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法治类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法治类型研究
  • 作 者:武建敏,董佰壹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6186
  • 标注页数:252 页
  • PDF页数:27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7 ≥25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法治类型学的一般理论 1

第一节 法治类型学的提出 1

一、一种错误观念的反思 2

二、西方法治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法治类型学的提出 5

三、中国的现实状态与法治类型学的提出 7

第二节 法治类型学的基本架构 30

一、法治类型学:一种思维方式 30

二、法治类型学的普遍结构 38

三、法治类型学的特殊结构 43

第三节 法治类型的基本分类 62

一、贺麟的法治类型分类 62

二、西方法治类型总括 66

三、现代中国之法治类型概观 67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治类型 70

第一节 法家法治理论的类型学思考 70

一、法家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71

二、贺麟先生对于法家法治类型的评价 74

三、法家法治理论的类型学思考 77

第二节 儒家法治理论的类型学思考 80

一、儒家关于治理的基本主张 81

二、贺麟先生对诸葛式法治类型的评价 84

三、儒家法治类型的对象化及其类型学思考 86

第三节 传统中国法治类型的当代价值 90

一、法家法治类型的当代价值 91

二、儒家法治类型的当代价值 93

第三章 西方社会的法治类型 96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法治理论 96

一、苏格拉底的法治启示 97

二、柏拉图的法治启示 100

三、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102

第二节 启蒙运动时期法治理论的类型学思考 106

一、启蒙的法治:对人的尊重 107

二、近代法治:民主的路径 109

三、近代法治:现代性价值的弘扬 113

第三节 西方社会法治类型评价 117

一、法治精神之评价 117

二、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同一法治类型中法律运行的差异性评价 119

三、西方法治类型与中国法治 125

第四章 近代中国对法治的追求及其法治类型学考察 130

第一节 清末修律及其法治探寻 131

一、清末修律的基本问题 131

二、清末修律不能造就法治的原因分析 133

三、清末修律的法治类型学思考 13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法治追求及其类型学思考 141

一、法律思想的近代化 141

二、法律制度的近代化 145

三、民国时期法治探寻的类型学思考 151

第三节 近代民主型法治追求之反思 153

一、中国何以走上追寻近代化法治之路 154

二、近代中国法治求索的路径反思 157

三、近代法治化追求的评价与反思 160

第五章 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类型学思考 164

第一节 新中国的法治求索及其类型学思考 164

一、阶级斗争时代的法治探索 165

二、改革开放后的法治探索 169

三、新中国法治探索的类型学思考 174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治的普遍性状态 176

一、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法律的好与坏 177

二、中国法律是否被遵守 180

三、良法、守法与秩序 186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治的个性状态 191

一、价值因素 192

二、程序因素 197

三、人的因素 198

第六章 当代中国法治进路 202

第一节 当代中国法治进路之一:传统资源的挖掘 202

一、传统法治资源的核心理念:中道智慧 204

二、传统法治资源中的论辩资源:给出理由的治理理念 207

三、中国传统法治资源的法律样式 210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治进路之二:价值观念的提升 213

一、从自在走向自觉 213

二、从抑制走向包容 218

三、价值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220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治进路之三:政府机制的完善 223

一、法治国家与政府的美德 223

二、中国法治状态中的政府运行状况 225

三、如何完善政府的运行机制 228

第四节 当代中国法治进路之四:市民社会的觉醒 232

一、市民社会与法治 233

二、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状态 236

三、如何培育成熟的市民社会 237

第五节 当代中国法治进路之五:公民意识的培育 240

一、公民意识与法治 241

二、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基本状态 243

三、如何培育公民意识 245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5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