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嬗变  五四前后文学翻译规范研究
  • 作 者:廖七一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10035847
  • 标注页数:321 页
  • PDF页数:32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8 ≥32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言 1

一、文化转型与翻译研究 1

二、规范与翻译规范 5

第一章 文化转型期的翻译个案:以《哀希腊》为例 10

第一节 梁启超与拜伦诗歌的政治化 12

一、《哀希腊》与文化潜能 12

二、《哀希腊》的“意译”与改造 14

三、拜伦形象的建构 21

第二节 马君武译诗中的“讹”与主流意识 29

一、“讹”的定义与分类 30

二、“讹”与翻译的界定 32

三、“讹”与译诗的政治寄托 35

四、“讹”与归化表现策略 43

第三节从“晦”看苏曼殊译诗的价值取向 49

一、苏曼殊译诗中的“晦” 50

二、从革命者到诗僧 52

三、译诗的艺术化转向 56

四、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59

第二章 晚清文学翻译:“信”的失落与语言的“变格” 67

第一节 翻译规范及研究途径 70

一、社会学与规范的定义 70

二、翻译规范 72

三、规范的研究途径 80

第二节“信”的失落与翻译规范的重构 85

一、规范及研究视角 85

二、实用理性与强国模式 87

三、达旨与译意 90

四、形式因袭与归化 97

五、翻译批评:何为翻译? 100

第三节 文学翻译语言的“正格”与“变格” 104

一、文学翻译语言的“正格” 104

二、文学翻译语言的“变格” 107

三、言、文与雅、俗的消长 111

四、文言的“回光返照” 115

第四节 晚清公共叙述与翻译规范 119

一、社会叙述理论 119

二、概念叙述与“陆沉”,、“睡狮”和“老大帝国” 121

三、概念叙述、公共叙述与翻译规范 126

第三章 五四文学翻译规范 139

第一节 文学翻译对“信”的重构 141

一、对晚清翻译的质疑 141

二、对“信”本质的追问 145

三、赞助系统与“信”的确立和传播 151

第二节 现代白话规范的草创 160

一、白话规范的话语建构 161

二、翻译与五四白话 166

三、白话规范与思想革命 170

第三节 从政治到艺术模式的演变 178

一、形式的异化 178

二、主题的泛化与多元 185

三、翻译诗学的确立 189

第四章 现代文学翻译话语的形成 198

第一节从《域外小说集》看翻译规范 199

一、《域外小说集》:备受关注的译作 199

二、翻译规范与《域外小说集》的文本描述 205

三、《域外小说集》与主流翻译规范 214

第二节 胡适译诗与翻译规范 240

一、主流政治话语与译诗主题的嬗变 240

二、译诗与现代文学观念 246

三、译诗与语言规范 254

第三节《新青年》与现代翻译叙述 266

一、《新青年》与翻译 266

二、翻译的外部诗学 269

三、翻译的内部诗学 275

四、文学翻译经典的建构 282

第五章《哀希腊》的译介与符号化 291

一、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 292

二、译介与中国文学的互文性 298

三、翻译与精神自由 303

后记 306

参考文献 307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