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
  • 作 者:时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2791650
  • 标注页数:374 页
  • PDF页数:39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3 ≥37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跨越中的交流与合作(代序)&时平 1

郑和下西洋:目的与终止原因 3

论郑和的天道思想&(新加坡)陈达生 3

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基于明代地理文献的例证&邹振环 12

明代前中期中国海洋政策生成与演变分析&白斌 22

明代气候变迁与郑和下西洋关系探讨&刘昭民 31

以史实资料分析郑和下西洋行动停顿的原因&刘昭民 35

元代跨海用兵为郑和下西洋铺路&(日本)汪义正 38

郑和下西洋与对外交往 51

郑和形象建构与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施雪琴 51

郑和下东西洋与新加坡关系考辨&施存龙 64

从郑和下西洋看中国对南海的经略&郭渊 80

试析明代旧港宣慰司的设置及性质&苏月秋 91

古麻剌朗、苏禄、浡泥“三国志”——兼论中国海商船队功绩&郑闰 100

明朝南北洋海疆经略比较研究——以郑和、亦失哈为考察中心&新博 陈简希 109

“郑和模式”对中国当代海权构建的现实意义&沈瑞英 何平立 118

“郑和模式”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黄春宇 王攀 129

“郑和模式”难作解决南海问题效方——试寻新情况下之新办法&施存龙 136

“郑和模式”与南海纷争解决之道&罗海贤 143

“郑和模式”与当今海洋维权&徐作生 147

郑和研究:航海图与航海技术 153

以海浪模拟风场解读《郑和航海图》&徐胜一 洪致文 白伟权 153

《郑和航海图》的绘制过程&周运中 177

季风环流与大航海时代——兼论郑和航海与地理大发现航路意义的比较&徐胜一 陈有志 186

遗迹与考证 207

明代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考辨&李映发 207

郑和下西洋与蓬莱船材&袁晓春 219

《郑和航海的故事》:近代第一篇郑和研究的白话文&苏月秋 224

质疑《郑和下东洋》&田培栋 234

“美洲”地名由来与郑和远航&张箭 237

天方国在突尼斯&林贻典 242

郑和下西洋与舟山群岛地缘文化&金涛 254

元代郑和家乡的海外贸易新考&周运中 苏素云 267

略论宝山烽堠和御碑的价值及意义&沈瑞英 274

上海宝山烽堠碑的文化价值&时平 277

明代宝山烽堠的世界与中国比较研究&周运中 283

陈瑄家世&陈业余 陈惟江 292

郑和研究:文化属性与多元价值 305

郑和远航与南海国家的酒文化&章乐绮 305

郑和下西洋航线遗风巡礼&邱清华 310

郑和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旅游业机遇&(新加坡)陈达生 315

郑和研究:学术史视角 325

郑和研究的新开端——对1983年“九江会议”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和研究之回顾&黄慧珍 325

三十年郑和研究的两个重要转折点&罗宗真 330

郑和研究学术史上的里程碑——纪念“九江会议”30周年&朱鉴秋 333

第二届海峡两岸郑和学术研讨会综述&闫彩琴 苏月秋 时平 338

纪念宝山烽堠碑600周年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上海郑和研究中心 345

中欧合作研究《西洋记》之回顾&周茹燕 354

郑和与台湾——吴京博士的贡献暨我们承续的使命&赖进义 360

附录一:第二届海峡两岸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索引 369

附录二:纪念宝山烽堠碑600周年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索引 371

后记 373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