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彭玲,池天池,姚晓婧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28421
- 标注页数:247 页
- PDF页数:26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5 ≥2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3
1.2.1 准备阶段 3
1.2.2 起步阶段 5
1.2.3 发展阶段 7
1.3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8
1.3.1 智慧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 9
1.3.2 智慧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9
1.3.3 智慧城市技术存在的问题 10
1.3.4 智慧城市应用存在的问题 10
1.4 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特点 11
1.4.1 基础设施和数据融合相关技术 12
1.4.2 大数据与脉动分析技术 13
1.4.3 人文认知层面的渗透技术 14
1.5 智慧城市与脉动分析 15
1.5.1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15
1.5.2 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17
1.5.3 基于大数据的脉动分析的必要性 19
1.6 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城市大数据体系 26
2.1 概述 26
2.2 数据内容 28
2.2.1 地理信息数据 32
2.2.2 经济主体数据 32
2.2.3 社会事件 35
2.3 标准规范 37
2.3.1 国内标准 37
2.3.2 国际标准 38
2.4 数据结构 39
2.4.1 面向可视化表达的城市数据结构 39
2.4.2 面向静态与时序数据管理的城市数据结构 41
2.4.3 面向空间分析的城市数据结构 42
2.5 数据挖掘 45
2.5.1 数据挖掘技术 45
2.5.2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47
2.5.3 城市计算与空间数据挖掘 48
2.6 大数据体系与脉动分析 49
2.6.1 城市数据的特点 49
2.6.2 数据体系建立对脉动分析的必要性 51
2.7 小结 52
参考文献 52
第3章 智慧城市大数据汇聚平台 53
3.1 概述 53
3.2 平台框架 54
3.3 城市感知 55
3.3.1 航天遥感 55
3.3.2 航空遥感 60
3.3.3 地面传感 63
3.4 传输网络 66
3.4.1 有线传输网络 66
3.4.2 无线传感器网络 67
3.4.3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69
3.4.4 卫星通信网络 71
3.5 数据汇聚 73
3.5.1 数据来源 73
3.5.2 数据汇聚方式 74
3.6 数据管理 75
3.6.1 数据源配置 75
3.6.2 空间编码与空间关联 76
3.6.3 全库索引 76
3.6.4 时空数据组织 78
3.6.5 数据标准建设 78
3.6.6 数据服务监控 79
3.6.7 多层级数据安全保障 81
3.7 脉动分析 82
3.8 应用服务 82
3.8.1 面向政府的智慧管理服务 82
3.8.2 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智慧民生服务 83
3.9 小结 84
参考文献 84
第4章 脉动城市 86
4.1 概述 86
4.2 脉动内涵 86
4.3 脉动内容 87
4.4 脉动城市关键技术 93
4.4.1 准备阶段 94
4.4.2 数据预处理 96
4.4.3 面向主题的数据挖掘 98
4.4.4 脉动分析可视化表达 115
4.5 小结 125
参考文献 125
第5章 脉动分析理论研究及应用案例 132
5.1 城市交通脉动 132
5.1.1 脉动方法 133
5.1.2 案例效果 147
5.2 城市发展脉动 157
5.2.1 考虑距离衰减效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同位模式挖掘 158
5.2.2 城市事件脉动分析 173
5.3 城市环境脉动 177
5.3.1 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分析 178
5.3.2 空气质量预报 188
5.3.3 植被覆盖度分析 193
5.4 城市热岛脉动 197
5.4.1 脉动方法 198
5.4.2 案例效果 202
5.5 城市能源脉动 207
5.5.1 脉动方法 207
5.5.2 案例效果 210
5.6 小结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6章 脉动城市数据汇聚平台及脉动分析建设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218
6.1 概述 218
6.1.1 建设内容 218
6.1.2 建设成效 219
6.2 建设成果 220
6.2.1 总体设计 220
6.2.2 建设内容 222
6.3 特色与创新 245
6.3.1 重要技术创新 245
6.3.2 重要应用创新 246
6.4 小结 247
参考文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