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 作 者:王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20305775
  • 标注页数:214 页
  • PDF页数:22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2 ≥2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3

三 研究进展 4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4

(二)旅游预警研究 14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21

四 研究思路 23

第二章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理论基础 25

一 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预警的内涵 25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解析 25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的内涵 29

二 相关理论基础 31

(一)生态学理论 31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 3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34

(四)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理论 37

三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体系 39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度方法 39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测方法 43

四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内容体系 46

(一)旅游环境及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 46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成 47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特点 49

(四)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51

第三章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59

一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发展基础环境 59

(一)经济实力 59

(二)资源环境 61

(三)政策制度 64

二 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66

(一)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况 66

(二)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75

(三)旅游产品开发 77

(四)旅游信息化建设 81

(五)旅游发展政策 83

三 沿海地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 86

(一)旅游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87

(二)旅游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88

(三)旅游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89

(四)旅游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89

(五)旅游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90

第四章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92

一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环境要素 92

(一)外部环境要素 93

(二)内部环境要素 95

二 指标构建及解释 96

(一)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子系统 99

(二)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预警子系统 101

(三)旅游经济环境承载力预警子系统 102

(四)旅游社会环境承载力预警子系统 103

三 指标标准化及权重确定 105

四 指标标准界定 106

第五章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仿真模型构建 109

一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的方法选择 109

(一)状态空间法 109

(二)空间分析方法 111

二 系统动力学模型 112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概念 114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特征 117

(三)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软件 118

(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步骤 119

三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的建立 121

(一)系统目标及边界 121

(二)因果关系反馈图 128

(三)变量方程与检验 129

第六章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仿真分析 145

一 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时序分析 146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综合指数 148

(二)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 150

(三)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 152

(四)旅游经济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 153

(五)旅游社会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 155

二 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空间分析 157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的空间差异 157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的空间格局 164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的空间关联 166

三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数调控分析 174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仿真模拟分析 174

(二)我国沿海地区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176

第七章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对策 182

一 构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182

(一)系统需求 182

(二)系统功能 183

(三)系统结构 184

二 完善法制管理体系 187

三 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 192

(一)组织管理者 192

(二)投资开发者 194

(三)社区参与者 195

(四)旅游消费者 195

四 优化系统内外部环境 196

五 划分旅游主体功能区 199

(一)旅游先行发展区 199

(二)旅游示范建设区 203

(三)旅游重点保护区 205

第八章 结论 208

一 主要结论 208

二 创新之处 213

三 讨论 21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