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机制
  • 作 者:鲍宗客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8762
  • 标注页数:270 页
  • PDF页数:28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2 ≥27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一 选题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6

一 认证行为的相关研究 6

二 行业治理的相关研究 13

三 集体声誉的相关研究 16

四 相关文献的评述 21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工作 22

一 研究内容 22

二 可能的创新点 28

第二章 虚假认证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9

第一节 认证的发展历程 29

一 认证的起源 29

二 认证的发展 31

三 认证的发展模式 37

四 中国认证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40

第二节 认证的功能及运行机制 48

一 认证体系的构成 48

二 认证的功能 49

三 认证的运行机制 53

第三节 虚假认证的概念界定 59

一 虚假认证的现有定义 59

二 信息质量视角下虚假认证的概念界定 60

三 信息质量视角下虚假认证的分类 61

第四节 虚假认证的形成及治理理论基础 62

一经济人自利性 62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 63

三 委托—代理理论 65

四 行业监管理论 66

本章小结 70

第三章 中国认证产业集体声誉的特征和成因 71

第一节 集体声誉的界定 71

一 声誉 71

二集体声誉 72

第二节 集体声誉的产生根源 73

一 外部环境与集体声誉形成 73

二 产业集群与集体声誉形成 74

三 个体声誉受阻与集体声誉的形成 76

第三节 集体声誉的模式划分 78

一依据发展阶段划分 78

二依据主导主体划分 79

第四节 中国认证行业的集体声誉特征 82

一 外生性 82

二双边性 84

第五节 中国认证行业集体声誉的制度性成因 85

一行业认证标准 86

二 市场准入制度 88

三 违规惩罚制度 91

第六节 中国认证行业集体声誉的策略性成因 92

一认证机构的市场竞争 93

二 消费者搜寻认证机构的动机 94

三 企业选择认证机构的策略性动机 95

本章小结 96

第四章 集体声誉下中国认证市场的现状 99

第一节 中国认证行业概述 99

一 中国认证产业种类 99

二 中国认证证书的分布 105

三 中国认证机构的分布 107

第二节 中国认证产业存在的问题 108

一认证制度 108

二认证行为 110

三行业竞争 111

四 认证标准 112

五认证人员 114

第三节 中国认证市场的现状——一个调查案例 115

一认证分级制度实施概括 115

二 重大事故核查 115

三 专项监督检查和确认审核工作调研状况 117

本章小结 123

第五章 集体声誉下中国认证行业虚假认证的形成机理 124

第一节 集体声誉与技术型虚假认证的形成 124

一模型基本假设 124

二 个体声誉和集体声誉并存时认证机构的均衡技术投入 126

三 仅存在集体声誉时认证机构技术投入的扭曲 130

第二节 集体声誉与合谋型虚假认证的形成 133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133

二 合谋型虚假认证的生成条件 136

三 认证行业的集体声誉特性对合谋型虚假认证的强化 138

第三节 共享集体声誉的成员数量与虚假认证的强度 139

一模型基本假设 140

二 认证市场的两阶段模型 142

三 共享集体声誉的成员数量对虚假认证强度的影响 144

本章小结 145

第六章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内部惩罚机制 147

第一节 集体内部惩罚机制的内涵及分类 147

一 集体内部惩罚机制的内涵 147

二集体内部惩罚机制设计思路 149

三 内部惩罚的隐性契约机制 151

四 内部惩罚的显性契约机制 152

第二节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隐性契约惩罚机制 153

一模型基本假设 153

二均衡分析 156

三 隐性契约治理虚假认证的条件 158

第三节 模型的扩展:显性契约惩罚机制 170

一 显性契约惩罚机制设计 171

二 均衡分析 172

三 集体成员之间的重新谈判对惩罚机制有效性的影响 173

本章小结 174

第七章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政府监管机制 176

第一节 政府监管机制概述 176

一 政府监管的内涵 176

二 罚款机制 178

三 浮动监管机制 179

第二节 罚款机制对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有效性分析 180

一模型基本假设 180

二 演化博弈的均衡分析 181

三 演化博弈结论 187

第三节 浮动监管对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有效性分析 188

一 浮动监管的机制设计 188

二 均衡分析 190

第四节 行业准入制度对行业认证效率的改进 191

一模型基本假设 191

二 自由进入的博弈分析 192

三 行业准入制度对认证行业的影响 194

第五节 集体声誉约束下认证产业政府监管最优水平分析 196

一 模型基本假设 196

二 动态博弈分析 197

三 最优监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

本章小结 202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04

第一节 研究结论 204

第二节 集体声誉下治理虚假认证的政策建议 206

一 总体思路 206

二 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其合理发展 207

三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209

四 依托行业协会,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 211

五 通过确定连带责任,提高第三方认证的风险 214

六 优化认证行业市场结构 220

七 建立认证行业的反馈机制 222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223

附录1 认证管理办法 225

附录2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237

附录3 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分类 242

附录4 自愿性认证业务分类目录 246

附录5 中国认证机构目录 252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69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