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冯意刚,喻定权,张鸿辉,黄军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2213184
- 标注页数:201 页
- PDF页数:21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1 ≥2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1
1.1.1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发展 1
1.1.2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
1.2 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规划转型 4
1.2.1 从单一数据来源到复合多元视角的转变 4
1.2.2 从静态蓝图到动态过程的转变 5
1.2.3 从空间形态设计到空间人本导向的转变 5
1.2.4 从规划设计到智慧治理的转变 5
1.3 大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 6
1.3.1 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模拟中的应用 6
1.3.2 城市人群特征感知研究中的应用 8
1.3.3 城市土地功能识别中的应用 9
1.3.4 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9
1.3.5 城市空间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10
1.3.6 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11
第2章 大数据规划应用框架构建 12
2.1 研究数据基础 12
2.1.1 数据源与数据类型 12
2.1.2 数据库、分析模型与支撑平台 13
2.2 研究对象 14
2.2.1 城市规划研究 15
2.2.2 城市规划编制 15
2.2.3 城市规划管理 15
2.3 研究方法 16
2.3.1 数理模型及方法 16
2.3.2 可视分析技术 18
2.4 研究目标 20
2.5 研究框架 21
第3章 大数据评估城市问题 23
3.1 长沙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质量评价 23
3.1.1 研究方法 23
3.1.2 数据说明 24
3.1.3 模型计算 26
3.1.4 结果分析 28
3.1.5 研究总结 31
3.2 长沙市地铁2号线站点性质及其周边用地状况研究 32
3.2.1 数据说明 33
3.2.2 分析结果 33
3.2.3 研究总结 46
3.3 长沙市橘子洲公园使用情况评估 46
3.3.1 研究方法 46
3.3.2 数据说明 48
3.3.3 分析结果 51
3.3.4 研究总结 56
3.4 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居民出行特征及起讫点空间分布研究 57
3.4.1 研究方法 57
3.4.2 数据说明 58
3.4.3 分析结果 60
3.4.4 研究总结 68
第4章 大数据辅助规划编制 69
4.1 基于手机数据的城市空间研究 69
4.1.1 研究方法 69
4.1.2 数据说明 73
4.1.3 分析结果 76
4.1.4 研究总结 100
4.2 长沙市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比选 101
4.2.1 评估概述 102
4.2.2 研究方法 105
4.2.3 研究结果 106
4.2.4 研究总结 119
4.3 长沙市高铁新城北片区城市设计 120
4.3.1 研究方法 121
4.3.2 数据说明 122
4.3.3 分析结果 123
4.3.4 研究总结 134
第5章 大数据支撑管理决策 135
5.1 湖南湘江新区规划实施评估 135
5.1.1 评估概况 135
5.1.2 评估思路与目的 136
5.1.3 评估内容 137
5.1.4 研究总结 158
5.2 “朝九晚五”交通政策评估 158
5.2.1 研究方法 160
5.2.2 研究结果 162
5.2.3 研究结论 166
5.2.4 工作建议与展望 167
5.3 双塘路街区更新的前期论证 169
5.3.1 研究概况 169
5.3.2 研究方法 170
5.3.3 研究结果 170
5.3.4 研究总结 175
第6章 城市发展战略支持平台 177
6.1 平台架构设计 177
6.1.1 总体架构 177
6.1.2 平台功能定位 178
6.1.3 平台模型支撑 179
6.2 战略数据库搭建 181
6.2.1 数据模型设计 181
6.2.2 数据构成 182
6.2.3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183
6.2.4 数据库动态更新 184
6.3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186
6.3.1 城市人口动态监测模块 186
6.3.2 城市空间决策模块 187
6.3.3 城市治理模块 187
6.3.4 城市交通规划模块 188
6.4 小结 188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190
7.1 研究总结 190
7.2 应用展望 190
7.2.1 应用环境有待继续完善 190
7.2.2 应用实践的进一步突破 191
参考文献 193
致谢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