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邱海颖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9435622
- 标注页数:171 页
- PDF页数:18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2 ≥17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关于安格拉·默克尔的相关研究 1
二、关于两德统一 5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8
第四节 全书结构及主要内容 10
第二章 演讲与身份构建研究概述 11
第一节 政治语言 11
一、语言和政治 11
二、语言和意识形态 13
第二节 关于演讲的语言学研究 14
一、政治演讲和政治演讲辞 14
二、演讲的修辞学研究 15
三、演讲的话语分析 18
第三节 身份研究概述 19
一、身份与国家身份的界定 19
二、国外身份构建语言学研究的不同路径 22
(一)社会语言学与身份研究 22
(二)语用学与身份研究 23
(三)会话分析与身份研究 24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身份研究 24
(五)批评话语分析与身份研究 25
三、国内身份构建研究概况 26
第三章 批评话语分析概述 30
第一节 话语的界定 30
第二节 话语分析概况 34
第三节 批评话语分析 36
一、批评话语分析之哲学来源:福柯的话语观 39
二、批评话语分析之理论基础 41
(一)萨丕尔-沃尔夫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 41
(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42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几种模式 45
(一)Roger Fowler的批评语言学 45
(二)Fairclough的社会文化/话语变迁分析法 46
(三)Teun 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法 49
(四)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法 50
(五)Michel Pêcheux的语义政治学 51
(六)G.Kress,M.A.K.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法 52
第四节 德国的话语分析研究情况 52
第五节 小结 53
第四章 德国国家身份构建:文本分析 55
第一节 身份构建之词汇表达策略 56
一、词汇选择 56
(一)关键词 58
(二)人称代词 69
二、隐喻 73
(一)物体隐喻 77
(二)路途隐喻 81
(三)角色隐喻 83
(四)战争隐喻 84
(五)故乡隐喻 84
第二节 身份构建之语法分析:语态、情态 86
一、语态 86
二、情态 88
(一)情态 88
(二)语料分析:情态动词 91
第三节 身份构建之语篇分析:主位结构 100
一、主位类型 100
二、语料分析 101
第四节 小结 107
第五章 德国国家身份构建:话语实践 110
第一节 互文性概述 110
一、互文性的概念 110
二、互文性的分类 113
第二节 互文性与批评话语分析 115
第三节 互文性与身份构建 117
第四节 语料分析:默克尔演讲语篇中的互文性 118
一、具体的互文性:套语和直接引用 118
(一)套语 119
(二)直接引用 121
二、体裁的互文性:修辞互文性 126
第五节 小结 132
第六章 德国国家身份构建:社会实践 134
第一节 话语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135
第二节 话语对国家身份构建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139
一、权力 139
(一)权力的内涵 139
(二)权力实施的方式 141
二、软权力与国家形象塑造 145
(一)关于国家形象 145
(二)软权力、国家形象、国家身份认同 147
三、默克尔与德国统一相关的政治演讲对德国国家身份的构建 150
(一)促进身份认同 150
(二)寻求国际安全位置 151
第三节 小结 153
第七章 结语 155
参考文献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