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核心与边缘  清代前中期民族文教政策研究
  • 作 者:许可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5150441
  • 标注页数:305 页
  • PDF页数:31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9 ≥30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最高峰”与“最低谷”:正确认识清朝的历史地位 1

二、“走向核心”与“走向边缘”:清朝前中期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历史背景 3

三、“定”与“一”:清朝前中期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核心主题 7

四、多元文化与国家整合:清朝前中期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 15

五、基本概念 19

六、学术史回顾 24

上篇 崛起边缘 31

第一章 “天命”与“一统”——天命观念与清朝入关前的王朝国家建构 31

一、“天生以定乱国”:清朝入关以前的天命观念宣传教育 32

二、从“部族”到“天朝”:清朝入关前的王朝国家统一观念教育政策 58

第二章 “三元一体”——清朝入关前的满汉蒙古民族文化教育政策 77

一、东北多元文化生态与清朝入关前的伦理文化和学校教育政策 77

二、清朝入关前的军事文化教育政策 94

三、清朝入关前的宗教文化教育政策 109

四、清朝入关前的满汉蒙民族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历史意义 116

中篇 谁是核心 121

第三章 清朝入关后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满族汉化” 121

一、“最高核心”的“汉化”与王朝合法性建构 121

二、八旗“汉化”:学校教育政策与科举制度 139

三、清朝入关后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汉化”倾向的历史影响 153

第四章 清朝入关后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满洲本位” 157

一、“剃发易服” 157

二、“国语国书” 163

三、“骑射为本” 171

下篇 教化边缘 197

第五章 清朝入关后边疆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概述 197

一、清朝入关后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王朝合法性建构 197

二、清朝“双核结构”文化特征对边疆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影响 198

三、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对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影响 199

四、清朝前中期对不同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政策的差异 201

第六章 “教化蒙藏” 203

一、清朝入关后蒙古族和藏族地区的政治与宗教文化发展 204

二、清朝入关后蒙古族和藏族地区的宗教文化政策 207

三、清朝入关后蒙古族和藏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政策 213

四、清朝入关后蒙古族和藏族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历史影响 217

第七章 “教化回部” 220

一、对新疆维吾尔族等穆斯林的文化教育政策 220

二、对内地回族等穆斯林的文化教育政策 226

三、清朝入关后伊斯兰文化圈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历史影响 236

第八章 “教化苗疆” 239

一、清朝以前苗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教育政策 240

二、清朝在西南苗疆的政治推进与民族政策 244

三、清朝前中期西南苗疆民族学校文化教育政策的演变 245

四、清朝前中期西南苗疆的社会风俗文化教育政策 263

五、清朝前中期西南苗疆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历史影响 273

结语——清朝前中期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 278

一、和谐取向 278

二、首崇儒学 280

三、双核结构 282

四、多元共存 283

五、次序差异 285

六、核心情结 287

七、日趋保守 288

八、家视天下 290

九、影响深远 292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04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