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延生,张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1733788
- 标注页数:829 页
- PDF页数:44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2 ≥82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四章 先秦、汉代易学及《传》前易学——由马王堆《帛书易》说开去 391
第一节 由马王堆《帛书易》中“象”之“马”所想到的 391
第二节 先秦以及汉代对“象”与“马”字的认识 393
第三节 荀子思想对“象”之“马”概念的影响 403
第四节 “象”之“马”的时代原因 409
第五节 传统(信息)“类化”思想对“象”之“马”概念的影响 412
第五章 马王堆《帛书易》与《易》的某些关系 418
第一节 马王堆《帛书易》的发现以及产生时的时代背景与特点 418
第二节 《帛书易》各“传”类文字的编排、内容及其与通行本《周易》的异同 454
第三节 对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些与《帛书易》及其文本有关问题的看法 495
第六章 对其他《传》前易学文献的新阐释和新认识 500
第一节 《二三子》篇中的“其占曰” 500
第二节 对孔子及其思想需要重新认识 511
第三节 “文王重卦”说是又一次确定六十四卦的表述功能 569
第四节 《老子》及其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作用 577
第五节 应重视“数位筮符”到“几何空间卦符”的确立与发展 591
第六节 “易学”与“数术学”促进了中国“数学”的发展 607
第七节 应重视“易理”及传统分类学的研究与发展 618
第七章 易学杂论 633
第一节 “鼎”理论 633
第二节 “叁伍以变,错综其数” 634
第三节 “错卦”中的“阳爻”用“一”及“叁”表述 637
第四节 “综卦”之间的数“阳爻”用“1”和“3”进行表述 642
第五节 “太极图”的启示 646
第八章 叁伍以变,错综其数 648
第一节 “阴”“阳”爻相互之间的“和数”规律 649
第二节 “错卦”中的“阳爻”用“一”及“叁”表述 659
第三节 “综卦”之间的数“阳爻”用“1”和“3”进行表述 670
第九章 对称与互补 681
第一节 对称 681
第二节 互补 696
第十章 一至六种卦爻集合体各自“互补”的数理关系 727
第十一章 对《易》中“和”与“合”之义的某些认识 738
第十二章 太极及其衍生的某些概念——试论“无极”“太极”“两仪”概念的内涵 751
第一节 无极 752
第二节 太极 766
第三节 两仪 779
第十三章 受易学思想的影响汉文字得以发展 785
第十四章 由非《易林》排序4096卦各卦所对应的“函象”及其位置所想到的 802
第一节 “函象”排序4096卦与《易林》4096卦的区别及其表述特点 803
第二节 如何理解、运用和解读该十二爻组成一卦的内涵内容 811
第三节 由《序卦传》和《杂卦传》排序的新理解和新认识所想到的 814
第四节 形式逻辑”的弊病和缺陷以及“象数易学”的某些解决方案 820
本书参考资料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