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培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96984
- 标注页数:187 页
- PDF页数:19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9 ≥1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科学技术观研究缘起 2
一 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之思 2
二 科学技术负面作用之实 4
三 中国西化科学技术之问 7
四 科学技术观研究之意义 9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学派之形成与发展 12
一 早期现代新儒家形成之历史缘由 12
二 早期现代新儒家形成之现实原因 15
三 现代新儒家学派发展之实际状况 20
第三节 早期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25
一 早期代表人物的定位 25
二 早期代表人物的选择 28
第四节 早期现代新儒家科学技术观研究现状 34
第二章 理论内核:人文关怀的取用原则 38
第一节 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产物 39
一 简述中西方思想界对其认识 40
二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6
三 对科学技术社会功用的评价 50
第二节 科学技术观的思想内核 54
一 肯定科学的认识作用 55
二 审视技术的实践作用 62
三 人文关怀的取用原则 66
第三章 理论基础:生命价值的哲学理论 72
第一节 生命哲学理论的影响 73
一 重识感性的西方生命哲学 74
二 体悟生命的儒家生命哲学 77
三 生命哲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81
第二节 直觉主义理论的影响 89
一 科学认识对象的有限性 91
二 技术应用后果的未知性 96
三 人文关怀价值的普适性 99
第三节 宋明时期儒学的影响 104
一 梁漱溟之百姓日用现代化 106
二 张君劢之存心养性现代化 108
三 熊十力之体用关系现代化 110
第四章 理论特征:中西思想的相济为用 113
第一节 彰显西方文化的科学技术精神 114
一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精神的形成 115
二 中国西化的历程及其主要目的 120
三 塑造中国科学技术精神的条件 126
第二节 发扬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精神 134
一 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 134
二 梁漱溟:现代化之乡村建设路径 138
三 张君劢:现代化之民主宪政路径 143
四 熊十力:现代化之内圣外王路径 148
第五章 理论价值:生存理念的独特思考 155
第一节 对同时代学派科学技术观超越 156
一 与激进西化派科学技术观对比 157
二 与传统保守派科学技术观对比 160
第二节 对儒家传统科学技术观的超越 162
一 调整传统“道”“器”关系 163
二 实现儒家文化的时代衔接 165
三 启示儒家文化的增殖研究 168
第三节 科学技术观对当代的启示意义 170
一 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 170
二 复兴儒家文化道德与理性的合理性 171
三 尝试科学技术与人文互逆的可行性 174
第六章 结语 177
参考文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