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毕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9592
- 标注页数:366 页
- PDF页数:37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7 ≥36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章 “民族形式”文艺论争中的文化政治 38
第一节 “民族形式”的提出 38
第二节 “民族形式”:文化认同与文化动员 51
第三节 “民族形式”论争:文艺与文化政治 70
第二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五四”文学传统 89
第一节 新启蒙运动对“五四”革命文化传统的建构 90
第二节 “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文艺的重审 107
第三节 延安“五四传统”的形成和建构新的文学形态 124
第三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现代启蒙文化 142
第一节 胡风的“质疑”:启蒙话语交锋与“民族形式”论争的内涵 144
第二节 丁玲的“转变”:启蒙话语危机与“民族形式”论争的结果 174
第四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民间文学资源论 201
第一节 “民族”“民间”与“民族形式”文学运动 201
第二节 民歌与柯仲平对“民族形式”诗歌的探索 232
第三节 旧形式与新文学:老舍的创作实践与思考 253
第五章 延安文艺:理论建构与“民族形式”文艺实践 272
第一节 《讲话》与“民族形式”论争的结论 273
第二节 《白毛女》:“民族形式”抑或“文化杂交” 287
第三节 赵树理:“新形式”与“民族形式”典范的被确立 299
第四节 孙犁:“民族形式”对文学“民族化”的误读 321
结语 341
主要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