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创新的精髓  双色
  • 作 者:杨占尧著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512074
  • 标注页数:228 页
  • PDF页数:24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1 ≥22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创新的实践本质 1

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原则和类型 2

一、创新的含义 2

二、创新的过程 5

三、创新的原则 8

四、创新的类型 13

第二节 实践创新与创新实践 17

一、实践是创新之本 17

二、创新是实践的精华所在 18

第三节 创新的实践检验与评价 21

一、创新要通过实践证明 22

二、创新价值的实践评价 23

第二章 创新的社会功能 27

第一节 创新的历史演进 28

一、农业经济时代的创新 28

二、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 31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 37

第二节 创新的社会影响 39

一、创新助推强国 39

二、创新成就企业 40

三、创新中的中国 42

第三节 创新的未来之路 45

一、创新改变世界 45

二、创新创造财富 47

三、创新改变命运 48

第三章 创新的发生机制 51

第一节 思维引发 52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52

二、创新思维的障碍 53

三、创新思维的真面目 54

第二节 需求导向 57

一、实际需求是创新的主要动因 57

二、需求对创新起决定性作用 59

三、需求是创新的导向 60

四、现实中迫切的创新需求 62

第三节 制度条件 65

一、制度对创新的影响 65

二、建设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66

第四章 创新的主体要素 71

第一节 创新思维 72

一、发散思维 72

二、聚合思维 82

三、联想思维 89

四、想象思维 98

五、直觉思维 110

六、灵感思维 120

七、求异思维 128

第二节 创新力 132

一、认识创新力 132

二、创新力的形成要素 133

三、创新力是成败的分水岭 133

四、有效提升创新力的四大关键能力 135

第三节 创新品格 138

一、健康的心理 138

二、自信 139

三、灵活的思维 139

四、质疑精神 140

五、目标明确 141

六、忍耐力 141

七、坚强的意志 142

八、合作意识 143

九、勇敢的精神 144

十、勇于实践 145

第五章 创新的具体方法 147

第一节 从模仿开始学习创新 148

第二节 简单组合可见奇效 150

一、组合起来,力量无穷 151

二、组合起来,千姿百态 153

三、常见组合的类型 156

第三节 问出好创意 160

一、刨根问底 161

二、罗列所有问题 162

第四节 反其道而行 166

一、三思法 166

二、换角度思考 167

三、倒过来思考 170

第五节 神奇的移植 172

一、移植是什么 172

二、常见的移植思路 173

第六节 在对比中寻找创意 174

一、直接类比 175

二、拟人类比 176

三、象征类比 177

四、幻想类比 177

五、因果类比 178

六、对称类比 179

七、仿生类比 179

八、综合类比 179

第七节 站在先贤肩膀上窥探创新 180

一、头脑风暴法 180

二、奥斯本检核表法 186

三、六顶思考帽法 190

四、综摄法 192

五、5W2H分析法 197

第六章 创新的教育研究 201

第一节 导论 203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3

二、研究动态 206

第二节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7

一、指导思想 207

二、总体目标 208

三、实施路径 208

四、具体举措 209

第三节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215

一、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 216

二、大学生众创空间 217

三、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218

四、创客实训工厂 219

五、软硬件建设投入 219

六、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推进实施情况 219

七、政府和学习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220

第四节 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221

一、主要成果 222

二、成果特色 227

三、推广应用 228

参考文献 22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