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现代教育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现代教育技术
  • 作 者:姜忠元,闫振林,吕志武,赵艳菊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2496182
  • 标注页数:240 页
  • PDF页数:25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1 ≥24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概念 1

一、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概述 1

二、AECT’05定义概述 5

三、我国的教育技术定义 5

四、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8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和作用 10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

一、人类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12

二、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3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9

一、学习理论 19

二、教学理论 22

三、视听教育理论 25

四、传播理论 26

五、系统科学理论 31

复习思考题 34

第二章 常规媒体的教学应用 35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 35

一、教学媒体的分类 35

二、教学媒体的特性 36

三、教学媒体的作用 37

第二节 视觉媒体 38

一、幻灯机与投影器 38

二、照相机与数码相机 39

三、视频展示台与多媒体投影机 46

四、扫描仪与电子白板 50

第三节 听觉媒体 55

一、扩音设备 55

二、录放及调音设备 58

第四节 视听觉媒体 60

一、电视机 60

二、摄像机 62

三、影碟机 64

复习思考题 65

第三章 现代教学环境 67

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系统与多媒体教室 67

一、多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67

二、多媒体教室 72

第二节 网络教学机房 76

一、网络教学机房的基本功能 76

二、网络教学机房的组成 76

三、网络教学机房的维护和使用 77

第三节 微格教学系统 80

一、微格教学概述 80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构成 81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功能 82

四、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83

第四节 校园计算机网络与数字化图书馆 84

一、校园网概述 84

二、校园网的功能 85

三、校园网的设计原则 86

四、校园网的建设方案 87

五、数字化图书馆及其教学应用 87

第五节 慕课简介 90

一、慕课的认识 90

二、慕课的本质内涵 91

三、慕课的特点 92

四、慕课的分类 95

五、慕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97

六、慕课在我国当下教学中的应用 98

复习思考题 98

第四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99

第一节 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99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99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 101

第二节 数字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利用 103

一、图像基础知识 103

二、数字图像的获取 106

三、数字图像的编辑处理 107

四、Photoshop软件与图像的编辑处理 107

第三节 数字音频的获取与利用 115

一、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115

二、声音素材的获取 116

三、声音文件的简单编辑 118

四、Cool Edit Pro专业音频编辑软件 119

第四节 数字视频的获取与利用 121

一、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121

二、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122

三、数字视频的获取方法 123

四、视频素材的制作与编辑 124

复习思考题 137

第五章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139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概述 139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139

二、多媒体课件 142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步骤 144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44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 147

第三节 多媒体应用软件 150

一、多媒体应用软件简介 150

二、PowerPoint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155

第四节 微课概述 165

一、微课的发展 165

二、微课的特点 166

三、微课的特征 167

四、微课的分类 168

五、微课的作用 169

六、微课的意义和价值 170

复习思考题 172

第六章 教学设计 173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173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173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 175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178

一、学习需要分析 178

二、学生特征分析 179

三、学习内容分析 181

第三节 学习情境和环境的创设 183

一、情境的主要形式 184

二、学习环境设计 185

第四节 教学目标的阐明 186

一、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及教学目标分类 186

二、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187

第五节 教学策略设计 190

一、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190

二、教学顺序的确定 191

三、教学方法 193

四、教学组织形式 193

五、教学媒体选择 194

第六节 教学方案编写 195

一、文本式教学方案 195

二、表格式教学方案 196

三、流程图式教学方案 197

第七节 学习评价 198

一、学习评价的原则 199

二、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199

三、学习评价的分类 200

四、学习评价的方法 201

复习思考题 204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5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205

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205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206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207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21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210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212

三、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213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 215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216

一、教学模式及相关概念 216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分类 219

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220

四、探究性教学模式 223

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227

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32

复习思考题 238

参考文献 23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