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清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0851919
- 标注页数:130 页
- PDF页数:14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40 ≥13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东北秧歌 1
第一节 东北秧歌的起源 2
第二节 东北秧歌的审美属性 6
一、东北秧歌的视觉感受 6
二、东北秧歌的听觉感受 12
第三节 东北秧歌的文化风格 17
一、风格之“大”与东北民俗 18
二、风格之“浪”与东北女性 20
三、风格之“土”与恋土情结 24
第二章 舞龙舞狮 26
第一节 舞龙舞狮概述 26
一、舞龙舞狮运动的起源 26
二、舞龙舞狮运动的分类 27
第二节 舞龙舞狮的功能 28
一、社会功能 28
二、个体功能 29
第三节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舞龙舞狮 30
一、人文生态与龙狮运动的发展与传承 30
二、地域性生态对龙狮传承文化空间的保护 30
三、自然生态与龙狮运动的保护与传承 31
四、社会民众对舞龙舞狮习俗的精神需求 31
五、舞龙舞狮运动在民族文化中的内在凝聚力 32
第四节 舞龙舞狮的传承与发展 33
一、传承与发展原则 33
二、传承与发展对策 34
第三章 辽西太平鼓 39
第一节 辽西太平鼓概述 39
一、辽西太平鼓的产生与发展 39
二、辽西太平鼓的表演内容 43
三、辽西太平鼓的表演特征 45
第二节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辽西太平鼓 47
一、辽西太平鼓的文化内涵 47
二、辽西太平鼓的文化功能 53
第三节 辽西太平鼓的发展趋势 58
一、辽西太平鼓的生存现状 58
二、辽西太平鼓的发展趋势 60
第四章 安塞腰鼓 65
第一节 安塞腰鼓的产生与发展 65
一、安塞腰鼓的产生 65
二、安塞腰鼓的发展 68
第二节 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 71
一、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 71
二、安塞腰鼓的表演特点 73
三、安塞腰鼓的图案变化 74
四、安塞腰鼓的音乐伴奏 74
五、安塞腰鼓的服饰打扮 75
第三节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安塞腰鼓 75
一、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 75
二、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 77
第四节 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 82
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承 83
二、发展创新安塞腰鼓 84
三、市民需要积极参与 85
四、加大安塞腰鼓的媒体宣传 85
五、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86
第五章 磁村花鼓 87
第一节 磁村 87
一、磁村的地理环境 87
二、磁村的地域文化 88
第二节 磁村花鼓的起源与发展 89
一、磁村花鼓的起源 89
二、磁村花鼓的发展历程 90
第三节 磁村花鼓的艺术特征 93
一、磁村花鼓的艺术特点 93
二、磁村花鼓的道具及服装 94
三、磁村花鼓的表演形式 95
四、磁村花鼓的舞蹈特征及活动形式 98
第四节 磁村花鼓的舞蹈身体语言 100
一、磁村花鼓的动作根源 100
二、磁村花鼓的力效思维 101
三、磁村花鼓的动态空间 102
四、发现身体 103
五、磁村花鼓的身体语言特征 103
第五节 磁村花鼓的保护与传承 104
一、磁村花鼓的保护 104
二、磁村花鼓的传承 107
第六章 大鼓凉伞 109
第一节 大鼓凉伞的生态环境 109
一、大鼓凉伞的地理环境 109
二、大鼓凉伞的民风民俗 110
第二节 大鼓凉伞的生存现状 112
一、主要分布地点 112
二、表演场合与排练时间场地 113
三、演员情况 113
第三节 大鼓凉伞的舞蹈特征 114
一、传统形式的舞蹈表演特征 114
二、群体化形式的舞蹈特征 121
第四节 大鼓凉伞的文化价值 123
一、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123
二、地域舞蹈的艺术审美价值 124
参考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