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沙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7727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5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4 ≥23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 1
第二节 乡村传播学 9
第三节 传播学民族志 16
第二章 田野调研概貌 29
第一节 关中 29
第二节 农村 34
第三节 皮影戏 41
第三章 1956——重新发现农民的文化 50
第一节 为什么是1956年? 50
第二节 江湖人唱戏:文化表达的延续 54
第三节 农民文化表达的意义再生产 58
第四节 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 79
第四章 1963——农民文化的社会主义表达 82
第一节 为什么是1963年? 82
第二节 转折:从“鬼戏”到“现代戏” 86
第三节 表达的双重形式 90
第四节 农民艺人:表达何以可能 101
第五节 新传统的形成 105
第五章 1984——生产队解体与文化的式微 111
第一节 为什么是1984年? 111
第二节 演出与学艺的高潮 114
第三节 皮影戏的盛极而衰 118
第四节 复合的表达 128
第六章 2006——“非遗”话语下农民文化幻象的繁荣 132
第一节 为什么是2006年? 132
第二节 华县皮影的复兴 136
第三节 作为民族主义的民间文化 140
第四节 作为市场经济的历史文化 144
第五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农民文化 152
第六节 细腻的实践 155
第七章 传播学:重新发现乡村 168
第一节 谁的传播:农民的文化主体性 168
第二节 如何传播:乡村文化的内生性视角 174
第三节 回到20世纪:历史的连续性 178
结语 蚌病成珠,未完的故事 184
参考文献 189
附录A 田野工作主要日程 202
附录B 主要档案材料明细 213
附录C 博士论文致谢 221
后记 多情唯是灯前影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