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何同彬著
- 出 版 社: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7852708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4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7 ≥23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辑一 3
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断想 3
当代文学“关不关键”词 8
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21
批评的敌意 24
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韩东“文学形象”浅析 26
反抗,何以成为失败的一部分?——一朵渔《这世界怎么啦》(组诗)有感 43
中国式“成长”的残酷——《十八岁出门远行》简析 53
赞美成为文坛的一种灾难——看《朱雀》 58
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 61
“历史”与“反抗”的意志——1990年代以来“先锋”意识的瓦解 65
辑二 93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93
当代汉语诗歌“公共性”想象的政治边界——从唐晓渡《内在于现代诗的公共性》谈起 107
关于“介入的诗歌”的谈话 113
浮游的守夜人——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 119
革命:招魂与驱鬼的仪式——谈周理农《被诅咒的诗人》 122
知识者的倦怠之书——我看《春尽江南》 126
关于政治和诺贝尔文学奖——文学成就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作家摘取桂冠 130
辑三 135
回到尼采的质问——19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 135
大时代的死亡与再生——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困境 159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175
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从鲁迅说起 186
死亡的边界 196
作为病症的经典化焦虑——关于网络文学能否出现经典的看法 202
辑四 207
写在前面的废话——《夏天盛极一时——南京青年诗人群展》序 207
《浮游的守夜人》后记 209
我不是新人——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获奖感言 211
附录 213
“谁有权利做文学的医生?”——对话“80后”批评家何同彬 215
后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