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互联网可信生态环境研究
  • 作 者:刘月琴,康艳梅,李顺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049092
  • 标注页数:213 页
  • PDF页数:22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7 ≥2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主要发达国家互联网可信生态环境 3

第1章 美国互联网可信系统 3

1.1 基础设施建设 3

1.1.1 基础设施的自主性与可控性 3

1.1.2 基础设施的保护机制 4

1.1.3 网络应用基础 5

1.2 完善的互联网管理机制 6

1.2.1 美国互联网立法管理 6

1.2.2 技术监管 8

1.2.3 政府引导自律 11

1.2.4 市场调节 14

1.2.5 企业采取的措施 15

1.2.6 美国的信息共享 16

1.2.7 对美国互联网管理体制的评价 21

1.3 NSTIC战略框架 22

1.3.1 NSTIC指导原则 22

1.3.2 NSTIC任务与目标 23

1.3.3 NSTIC方案策略 26

1.3.4 NSTIC阶段性发展计划 33

1.3.5 NSTIC计划发展历程 34

第2章 其他发达国家网络空间战略 38

2.1 日本网络空间管理政策 38

2.1.1 日本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展史 38

2.1.2 日本《网络安全战略(草案)》 39

2.2 新加坡网络管理体制 45

2.2.1 管理部门 45

2.2.2 互联网管理规划与法制 45

2.2.3 “轻触式”管理模式 46

2.2.4 网络内容审查制度 49

2.2.5 对新加坡网络管理体制的评价 50

2.3 韩国网络空间管理政策 51

2.3.1 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始末 52

2.3.2 失败原因分析 54

2.4 欧盟网络空间政策 55

2.4.1 欧盟信息安全法律特点 55

2.4.2 对欧盟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评价与分析 55

2.4.3 《欧盟网络安全战略》 57

第二部分 我国互联网可信生态环境现状 61

第3章 我国互联网生态环境现状 61

3.1 我国法律管理层面相关状况 62

3.1.1 我国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62

3.1.2 我国切块式管理模式 63

3.1.3 我国网络道德文化 64

3.1.4 网络匿名性 64

3.1.5 网络信用机制 64

3.2 我国电商信用评价体系 65

3.2.1 什么是“信用” 65

3.2.2 什么是“信用评价” 66

3.2.3 我国电商信用评价综述 68

3.2.4 我国电商信用评价认证 69

3.3 实名认证 71

3.3.1 手机实名制 72

3.3.2 银行账户与电子银行 81

3.3.3 指纹身份识别 86

第4章 各国互联网生态环境比较 92

4.1 身份认证方面 92

4.2 法律法规方面 94

4.3 基础设施方面 95

4.4 管理机制方面 96

第5章 调研结论 98

第三部分 我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建设 105

第6章 互联网可信生态环境机制 105

第7章 构建方案 108

7.1 可信身份认证机制 108

7.1.1 网络实名制 108

7.1.2 可信身份认证机制及基本构建措施 110

7.1.3 构建可信身份认证机制技术方案 114

7.2 信任等级机制 129

7.2.1 可信战略的必要性及发展方略 129

7.2.2 信任等级概况 131

7.2.3 信任等级实施方案 141

7.3 信息共享机制 152

7.3.1 信息共享概况 152

7.3.2 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方案 157

第8章 构建可信电子商务生态环境 161

8.1 我国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现状 161

8.1.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161

8.1.2 电子商务可信认证现状 163

8.1.3 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现状 165

8.2 可信身份认证机制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实现 168

8.2.1 基于实名制手机验证码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方案 169

8.2.2 基于网银U-Key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方案 171

8.2.3 基于指纹特征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方案 172

8.2.4 基于eID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方案 174

8.3 信任分级机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实现 175

8.4 信息共享机制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实现 177

第9章 构建方案可行性分析 179

9.1 可信身份认证机制可行性分析 179

9.1.1 基于实名制手机验证码的身份认证可行性分析 179

9.1.2 基于网银U-Key的身份关联认证可行性分析 182

9.1.3 基于指纹特征的身份认证可行性分析 184

9.1.4 基于eID的身份认证可行性分析 186

9.2 用户信任等级机制可行性分析 189

9.2.1 行政成本分析 189

9.2.2 用户体验分析 190

9.2.3 社会发展分析 190

9.3 信息共享机制可行性分析 192

9.3.1 基础条件分析 192

9.3.2 行政成本分析 192

9.3.3 用户体验分析 193

9.3.4 隐私保护分析 193

第10章 推广方案 194

10.1 启动期方案 194

10.1.1 关注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195

10.1.2 获取我国互联网企业支持 196

10.1.3 整合手机营运商和各大商业银行实名制信息 198

10.1.4 建立大数据云,配置相关技术人员 200

10.1.5 建立风险评估分析 201

10.1.6 站在网民角度看政策 202

10.2 推广期方案 202

10.2.1 互联网可信认证推广循序渐进 202

10.2.2 加大对互联网实名制的社会调研 203

10.2.3 开展互联网信任等级评级调研 203

10.2.4 加强信任等级评价模式建立 203

10.2.5 站在网民角度看政策 205

10.3 应用期陈述 205

10.4 基于电商的可信互联网生态环境推广 206

10.4.1 启动期方案 207

10.4.2 推广期方案 207

10.4.3 应用期方案基础 208

参考文献 20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