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3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3
  • 作 者:赵锦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64853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理论研究 1

第一节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思想来源 1

一、亚当·斯密的自然价格理论 1

二、李嘉图的自然价格理论 4

第二节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主要内容 6

一、转形内涵 6

二、转形目的 8

三、对转形逻辑过程的证明 9

四、对转形历史过程的论证 11

五、转形结果 12

第三节 对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不同见解 14

第四节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现实意义 20

一、转形问题是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紧密联系的 20

二、就历史角度而言,目前转形过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21

三、转形理论为研究价格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路 22

第二章 马克思的商业理论 23

第一节 马克思商业理论的思想来源 23

一、重商主义者关于商人资本的基本观点 23

二、亚当民斯密关于商人资本的基本观点 25

第二节 马克思商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27

一、商品经营资本 27

二、商业利润 28

三、商人资本的周转 30

四、货币经营资本 32

五、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34

第三节 对马克思商业理论的不同见解 37

一、关于商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不同见解 37

二、关于价值、价格、供求关系的争论 39

第四节 马克思商业理论的现实意义 45

一、商业创富 45

二、商业政治 47

三、商业文化 49

四、商业教育 51

第三章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54

第一节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 54

一、关于通货学派的基本观点 54

二、关于银行学派的基本观点 56

三、关于1844年英国银行立法的评述 58

第二节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59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率 59

二、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63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65

四、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66

五、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 69

六、国际信用和货币流通 71

七、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73

第三节 对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不同见解 75

一、关于信用和金融理论的不同见解 75

二、关于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关系的争论 77

三、关于股份制企业性质的争论 78

第四节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现实意义 80

一、充分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金融资本的新作用 80

二、正确处理好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82

第四章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 84

第一节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思想来源 84

一、亚当·斯密关于银行资本、股份公司和公债的论述 84

二、李嘉图关于银行资本和公债的论述 88

第二节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90

一、虚拟资本的形成 90

二、虚拟资本的形式 91

三、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94

第三节 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不同见解 95

一、关于虚拟经济定义的不同见解 95

二、关于虚拟经济理论框架的不同见解 97

第四节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98

第五章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02

第一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 102

一、斯密的地租理论 102

二、李嘉图关于地租的理论 104

第二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105

一、导论 105

二、级差地租 107

三、绝对地租 111

四、非农业地租和土地价格 113

五、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 115

第三节 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不同见解 118

一、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种含义的争论 118

二、关于对建筑地段地租决定因素的不同见解 120

第四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 121

第六章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125

第一节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 125

一、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125

二、对斯密教条的进一步批判 129

第二节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134

一、竞争的假象 134

二、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138

三、阶级 142

第三节 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不同见解 143

一、关于当前我国按劳分配性质的不同见解 143

二、关于“第三次分配”的争论 145

第四节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现实意义 146

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146

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147

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48

第七章 马克思理论的“三个崭新因素” 150

第一节 马克思理论“三个崭新因素”的思想来源 150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缺乏劳动二重性概念 150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不能揭示工资的本质 152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 153

第二节 马克思理论“三个崭新因素”的主要内容 154

一、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新之处 154

二、工资学说的创新之处 156

三、区分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159

第三节 对马克思理论“三个崭新因素”的不同见解 160

一、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剽窃洛贝尔图斯理论的反驳 160

二、关于对马克思理论创新置之不理的反击 162

三、关于对马克思理论创新予以否定的反驳 163

第四节 马克思理论“三个崭新因素”的现实意义 164

一、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的世界观 164

二、经济学理论创新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 166

三、经济学理论创新要以问题为导向 167

四、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核心是界定范畴 168

五、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构建新理论体系 169

第八章 马克思理论的“六册计划” 170

第一节 马克思理论“六册计划”的思想来源 170

一、“五篇结构”的形成 170

二、对“五篇结构”的评析 172

第二节 马克思理论“六册计划”的主要内容 175

一、“六册计划”的形成 175

二、“六册计划”的主要内容 177

第三节 对马克思理论“六册计划”的不同见解 184

第四节 马克思理论“六册计划”的现实意义 186

一、六册计划说明马克思对经济学的构思是非常宏大的,这对于我们反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187

二、要发展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7

三、六册计划对于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具有重要启示 188

参考文献 193

重要术语索引表 195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