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自然语言层次的伦理政治效应  荀子“正名”伦理学的元语言研究
  • 作 者:王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9031992
  • 标注页数:278 页
  • PDF页数:28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6 ≥2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4

第一章 荀子“正名”思想的既有研究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7

第一节 人性论—伦理学研究模式 8

一、引言 8

二、正名基础中的心性论与认识论的交织 11

三、正名中的道德认识论 15

四、正名中的礼义积伪论 17

五、从心理主义到建构主义 19

六、小结 22

第二节 逻辑学—语言学研究模式 23

一、研究荀子“正名”逻辑的方法论 23

二、荀子“正名”与形式逻辑的一致与困惑 25

三、荀子“正名”中的元逻辑学研究 27

四、小结 29

第三节 语言学—伦理学研究模式 30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荀子“正名”伦理学的元语言问题 32

第二章 名以正人道:伦理性与政治性为“正名”之根本 36

第一节 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荀子“正名”思想的时代背景 36

一、以名乱名 37

二、以实乱名 40

三、以名乱实 42

第二节 正名与正身的统一:从养欲到养情的伦理价值 46

一、由意物到征知:事实与价值的缠结与困惑 47

二、道之知与可:应然实然之分中的伦类起源 52

第三节 正名与正义的统一:终始相应的政治哲学取向 66

一、由“止”而“知”:如何解读“正”的含义 67

二、从“知”到“行”:如何贯通正名、正义 70

三、正义原则的历史性构成 74

第三章 名与实:荀子“正名”思想的语言层次 80

第一节 儒家“正名”理论的自然语言层次 81

一、元语言学的语言哲学起源 82

二、元语言学存在的问题 85

三、“自然语言中的元语言”概念 93

四、儒家“正名”理论的语言层次 95

五、荀子“正名”语言层次的名实关系话语体系 99

第二节 约定而俗成:元语言如何给出了对象语言 108

一、作为元语言的“制名之枢要” 109

二、所缘以同异:对象语言 113

第三节 名定而实辨:从对象语言到对象域 116

一、对象语言与对象域的指称关系 117

二、对象域通过对象语言在元语言中的基础 118

第四节 道行而志通:荀子伦理学的对象域 124

第四章 制名之枢要:荀子“正名”伦理学的元语言系统 128

第一节 定义:元语言的讨论范围 128

一、单、兼、共、别:名与实的定义 130

二、命、期、说、辩:如何在元语言中定义名实关系 135

第二节 制名之枢要:元语言的体系架构 146

一、制名枢要之一:约定俗成 146

二、制名枢要之二:径易不拂 154

三、制名枢要之三:稽实定数 174

第五章 制名以指实:荀子“正名”伦理学的对象语言系统 179

第一节 仁知礼义:对象语言之组成 179

一、悫:体现在礼以养情中的君子人格 181

二、悫的养成:在礼义中转化的性情 191

三、对象语言在元语言中的给出 204

第二节 三科之名:对象语言的给出系统 210

一、况谓之名如何被给出 212

二、命物之名和价值类名的给出 216

三、解蔽:反思的存在之源 218

第六章 名定实辨,道行志通:荀子正名伦理思想的对象域 221

第一节 荀子的正义论 221

一、礼义与忠信:荀子正义论的构成 223

二、贵本与亲用:正义原则的形成 234

第二节 荀子的同情论 248

一、术礼义而情爱人:性情涵养与同情伦理 249

二、同情论的构成 253

第三节 分施以礼:对象域的实施 259

一、荀子的礼刑观 260

二、荀子的王霸观 268

三、荀子的富强观 27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