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 作 者:徐小跃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14207142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3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9 ≥23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 前言 1

中华传统文化之“道” 1

(一)中华传统文化特征 2

(二)明伦尽责的责任伦理及其人性论根据 6

(三)儒家人性论的特点 16

(四)中华传统美德有十德 27

(五)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33

(六)中华传统人文精神 34

(七)文化就是人文教化 38

(八)结语 40

二 论仁 42

(一)释仁 42

(二)儒家诸子对仁的定义 43

(三)仁德的具体表现 48

(四)仁的精神实质 71

三 论义 76

(一)释义 76

(二)义德的具体表现 78

(三)义的精神实质 84

四 论礼 86

(一)释礼 87

(二)礼的具体表现 88

(三)礼的精神及其功用 93

(四)社会习俗之礼的文化意义 98

(五)“让”是儒道佛三家共同主张的价值观 99

(六)“礼”的多重文化意义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02

五 论智 106

(一)五常中的“智”不是指聪明、智慧和知识 106

(二)五常中的“智”既是良能,又是良知 108

(三)五常中的“智”就是几希、良心、明德、至善 110

(四)“智”与“善”不具备特定的道德属性 112

六 论信 114

(一)释信 114

(二)《论语》论信 115

(三)《孟子》论信 116

(四)信仰层面的“信” 118

(五)“信”在五常中的作用 118

(六)大信与小信 119

(七)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2

七 论五常 124

(一)五常之说形成的历史过程 124

(二)五常诸德的实质及其功用 128

(三)孟子对“仁义礼智”四德的定性 129

(四)汉儒对“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定性 132

(五)宋儒对“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定性 132

(六)笔者对“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各自意义的论述 136

八 论孝 140

(一)释孝 141

(二)孝道的具体内容 141

(三)孝道反映的伦理精神 143

(四)孝与忠结合而形成的忠孝思想 144

(五)二十四孝的得与失 146

(六)孝与慈相对而形成的慈孝观 148

(七)孝道被推崇的历史原因 151

(八)孝道的现实意义 152

九 论悌 156

(一)释悌 158

(二)“悌”德的双向性以及“出”的重要性 161

(三)悌德的实质在于“友善” 162

(四)悌德的最大功用在于“和” 164

(五)悌德本旨归于仁德 165

(六)包括“悌”德在内的中华传统美德表征的精神都是“爱” 165

十 论忠 168

(一)释忠 168

(二)忠德包含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 169

(三)忠是一种气节 176

(四)忠孝与忠君爱国 178

(五)忠德与向善 187

(六)忠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88

十一 论廉 190

(一)释廉 191

(二)“廉”的本质内涵 191

(三)清廉的几条标准 192

(四)廉德的多重意义 195

(五)廉德的功用 198

十二 论耻 200

(一)释耻 201

(二)《论语》论耻 202

(三)《孟子》论耻 206

(四)知耻可以养德 208

(五)自耻的特点及其意义 211

十三 论四维 214

(一)四维思想的提出 215

(二)四维的释义及其内涵 215

(三)“礼义廉耻”在《管子》中的具体规定 216

(四)“礼义廉耻”之四维间的逻辑关系 218

(五)“耻”在四维中的作用 219

(六)当代人对四维的认知 221

(七)四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3

十四 余论 226

十德各自反映的精神及其价值观 22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