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国家治理的逻辑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国家治理的逻辑
  • 作 者:杨雪冬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11779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部分 形势与回应 3

第一章 改革路径、风险状态与复合治理 3

一 改革路径与风险衍生 4

二 社会全方位变革与中国当前的风险状态 9

三 风险社会、公共责任与复合治理 23

四 结论:通过复合治理走向和谐社会 27

第二章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9

一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29

二 中国面对全球化采取的策略 39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47

一 全球化凸显了国家的变革 48

二 治理是国家变革的方向 51

三 增强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全球向度 55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执政党能力的提高 59

一 改革开放路径的参照系 59

二 改革开放与执政能力的调整 61

三 结论:在相互依存中反思执政能力 84

第五章 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中国制度优势 86

一 制度自觉与制度多样性的凸显 86

二 治理危机与制度绩效 89

三 从制度绩效上认识中国当代制度 95

四 进一步讨论:中国制度绩效实现的限度 100

第二部分 改革与适应 105

第六章 后市场化改革与公共管理创新 105

一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的基本特征 105

二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与公共管理的进展 109

三 政治的优先性与公共管理改革的难题 122

四 简要结论:走向政治发展导向的公共管理创新 128

第七章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制度改革 131

一 干部的定义 131

二 干部制度面临的挑战 132

三 执政党地位与党管干部原则 137

四 干部的选拔任用 139

五 干部的监督管理 143

六 简要讨论:制度文本与制度效力 146

第八章 体系绩效、治理现代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8

一 制度绩效与治理体系绩效 149

二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性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2

三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5

四 作为国家治理过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9

五 结论:从制度绩效到体系绩效 163

第九章 社会变革中的政府责任 165

一 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 166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责任的变革 169

三 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责任的“泛经济化” 176

四 治理风险与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泛政治化” 182

五 结论:从回应性政府走向责任政府 189

第十章 反思公共服务型政府 191

一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属性之一 192

二 现代化、合法性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96

三 改革开放进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的发展 202

四 结论: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 209

第十一章 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 211

一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212

二 社会权利与社会治理 214

三 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225

第十二章 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 234

一 制度移植与制度学习:一个分析框架 234

二 立法听证:一个观点的引进 238

三 立法听证规则与制度的文本化 240

四 本土实践与制度调适 245

五 结论:让移植的制度“活”起来 250

第三部分 顶层与基层 255

第十三章 治理的制度基础 255

一 治理的概念 255

二“治理”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参考价值 258

第十四章 现代合法性及其实现路径 262

一 现代国家与合法性 262

二 现代合法性实现的过程 265

三 现代合法性的实现机制 269

四 结论:消费文化、合理性和全球化的挑战 278

第十五章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完善执政方式 282

一 执政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 282

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内生演化的 285

三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289

四 简要结论 294

第十六章 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296

一 当前农村公共参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297

二 当前乡镇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 302

三 以往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306

四 改革乡镇治理机制,适应并推动公共参与 310

后记 314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