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  上  日本人的基本人际关系月中日互视
  • 作 者:尚会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110228
  • 标注页数:263 页
  • PDF页数:27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3 ≥26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编 “文化基因”解码 3

第一章 解码“文化基因”的工具:心理文化学的若干核心概念 3

一 心理社会均衡、基本人际状态:研究大规模文明社会的两个新范式 3

二 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 7

三 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 10

四 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 12

第二章 “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 17

一 探讨日本人行为模式的努力 17

二 “间人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缘” 20

三 “间人社会”中“缘”的宗教意义 23

四 “伦人”与“缘人” 26

第三章 “缘人”的自我认知模式 34

一 对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的探索 34

二 “缘人”自我认知的群体特征 39

三 “缘人”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 42

四 “缘人”自我认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45

第四章 “缘人”的情感模式 49

一 基本人际状态的情感控制维度 49

二 情感配置模式 50

三 情感控制机制 54

四 情感控制机制的两个表征:“耻感意识”与“情境中心型”行为 59

五 “缘人”的性与文化 62

第五章 “缘人”的交换模式 68

一 现代交换理论的不足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的应用 68

二 互酬式交换的两种类型:“信用借贷型”和“好意优先型” 72

三 日本人交换关系的三个圈子及其法则 75

第六章 全球化形势下的“缘人”与“伦人”:从人与集团的角度考察 82

一 “文化基因”的变化 82

二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式资本主义 83

三 个人与群体 85

四 契约与“缘” 89

五 “无缘化”:东亚社会的变化趋势 92

第七章 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心理文化视角的考察 97

一 对“个人化”的研究及视角 97

二 “个人化”的两个阶段及表现 102

三 “个人化”: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及其特点 105

下编 事例分析 115

第八章 日常生活层面:文化冲击与跨文化理解 115

一 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 115

二 文化的相对性原则与不同文化群体的“共生” 116

三 为中日相互理解而努力 118

四 事例分析 119

第九章 个人行为层面:道德与行为模式 144

一 “情境中心”: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的共同点 144

二 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差异及其原因 145

三 中国国民素质提高之途径 148

四 事例分析 150

第十章 人际关系层面:“个人主义”与“间人主义” 179

一 “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跨文化研究 179

二 “间人主义”:中日人际关系的共同点 182

三 中国和日本人际关系的差异 183

四 事例分析 184

第十一章 社会集团层面:中日企业组织的特点 220

一 文化传统与企业组织 220

二 企业组织的参与方式 221

三 企业组织的统合方式 223

四 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模式 225

五 “关系主义”的“待遇”:中国企业改革的课题 225

六 事例分析 22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