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现代生态旅游学  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
  • 作 者:覃建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30563682
  • 标注页数:478 页
  • PDF页数:49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92 ≥4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背景 1

一、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 1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演进 7

三、国内外生态旅游背景差异 12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困惑 14

一、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主体 14

二、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客体 16

三、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媒介 17

四、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环境 19

五、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 20

六、生态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24

第三节 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展望 35

一、信息时代引领生态旅游新变革 35

二、大数据时代促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8

三、散客时代带来生态旅游新业态 40

四、高铁时代造就生态旅游新形态 42

五、全域理念促成生态旅游新常态 46

第四节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前瞻 48

一、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现状 48

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趋势 49

三、生态旅游研究技术方法进展 51

第二章 生态旅游基础理论 5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54

一、可持续发展源起 54

二、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 54

三、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 55

第二节 成因旅游理论 57

一、成因旅游学意义 57

二、旅游地学 58

三、环境地学 59

第三节 应用生态学 60

一、生态位理论 61

二、景观生态学 62

三、恢复生态学 63

第四节 生态人类学 64

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 66

第六节 环境哲学 67

第三章 生态旅游动力系统 69

第一节 生态旅游系统沿革 69

一、生态旅游系统形成及演化 69

二、生态旅游主要系统模型 70

第二节 生态旅游系统动力学 78

一、系统动力学概念及特征 78

二、系统动力学与生态旅游 78

三、生态旅游发展动力系统 82

第三节 生态旅游系统动力学模型 84

一、建模方法与指标体系 84

二、生态旅游动力系统建模 88

三、生态旅游系统动力学关系 92

第四节 生态旅游动力系统特征 98

一、生态旅游主体子系统 98

二、生态旅游客体子系统 100

三、生态旅游媒体子系统 102

四、生态旅游载体子系统 104

五、生态旅游系统的本质 106

第四章 生态旅游主体系统 109

第一节 生态旅游主体概述 109

一、广义的生态旅游者 109

二、狭义的生态旅游者 111

三、生态旅游者界定 112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类型及特征 114

一、生态旅游者特点 114

二、生态旅游者分类 116

第三节 生态旅游者行为规范与责任 123

一、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 123

二、生态旅游者权益和责任 125

三、生态旅游者行动指南 127

第五章 生态旅游客体系统 129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129

一、生态旅游资源辨析 129

二、生态旅游资源界定 131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内涵及特征 133

一、生态旅游资源内涵 133

二、生态旅游资源特征 134

第三节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136

一、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136

二、地质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138

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142

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145

五、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147

第四节 生态旅游资源成因类型划分 150

一、地质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150

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153

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划分方案 154

四、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划分方案 156

第六章 生态旅游媒体系统 158

第一节 生态旅游媒体概述 158

一、生态旅游业要素体系 158

二、生态旅游业内涵及特征 160

第二节 传统生态旅游业 163

一、低碳旅游交通业 163

二、绿色酒店住宿业 167

三、生态旅行社业 173

四、生态旅游餐饮业 178

五、生态旅游商品业 183

六、生态旅游康乐业 186

第三节 生态旅游业转型升级 188

一、生态旅游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188

二、生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204

三、生态旅游业与其他旅游业融合 208

第七章 生态旅游载体系统 210

第一节 生态旅游载体概述 210

一、生态旅游环境分类 210

二、生态旅游环境特点 212

第二节 生态旅游宏观环境 214

一、政治环境 215

二、经济环境 215

三、社会文化环境 216

四、技术环境 217

第三节 生态旅游地环境 217

一、综合区位环境 217

二、自然生态环境 222

三、历史人文背景 224

四、经济生态环境 226

五、社会生态环境 227

第八章 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229

第一节 生态旅游产品概述 229

一、生态旅游产品概念 229

二、生态旅游产品类型及分布 233

三、生态旅游产品的本质及特点 248

第二节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254

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概念 254

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特点 254

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256

四、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途径 257

五、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主要内容 258

第三节 生态旅游产品认证 260

一、认证来源及沿革 260

二、生态旅游产品认证概述 261

三、国外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263

四、国内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267

五、生态旅游产品认证经验 269

第四节 生态旅游产品营销 270

一、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概述 270

二、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环境 272

三、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273

第九章 生态旅游规划体系 280

第一节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280

一、定义及内涵 280

二、原则及要求 283

三、生态旅游规划特点 286

第二节 生态旅游规划框架 288

一、旅游规划体系 288

二、生态旅游规划体系 289

第三节 生态旅游规划编制 290

一、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290

二、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 293

三、生态旅游详细规划 295

第四节 生态旅游规划评估 296

一、评估对象及范围 296

二、评估机制与程序 296

三、评估内容与标准 298

第五节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300

一、旅游规划编制管理 300

二、旅游规划实施管理 304

三、规划评估监督落实 305

第十章 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307

第一节 生态旅游主体管理 307

一、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识别 308

二、生态旅游者教育管理 309

第二节 生态旅游客体管理 311

一、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312

二、生态旅游景区管理 316

三、生态旅游社区管理 326

第三节 生态旅游媒介管理 333

一、生态旅行社业管理 333

二、生态饭店业管理 334

三、生态旅游交通业管理 336

四、生态旅游商品业管理 339

五、生态旅游康乐业管理 343

第四节 生态旅游载体管理 345

一、生态旅游地环境管理 345

二、区域宏观环境管理 350

第十一章 生态旅游实践探索 354

第一节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354

一、全域山地模式 354

二、高山峡谷模式 358

三、高原湿地模式 363

四、山地湖泊模式 367

五、都市乡村模式 371

六、热带草原模式 373

七、山地乡村模式 376

八、海洋岛屿模式 377

九、极高山地模式 379

十、海滨峡地模式 380

第二节 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 382

一、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概述 382

二、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分类、特征与条件 384

三、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战略 386

四、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开发案例 389

第三节 生态旅游扶贫开发 399

一、生态旅游扶贫重要意义 399

二、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理论 401

三、生态旅游扶贫开发实践 403

附录一 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发布《北京宣言》——推动可持续旅游,促进发展与和平 422

附录二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 426

附录三 魁北克世界生态旅游高峰会宣言 441

参考文献 447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