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侯丽萍风湿病临床46年经验集
  • 作 者:王英旭,康俊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244176
  • 标注页数:230 页
  • PDF页数:25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7 ≥23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候丽萍从医之路 1

一、幼习岐黄,立志从医 2

二、勤学苦练,踏实求真 4

三、薪火传承,鼎力开新 9

四、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14

第二章 侯丽萍学术思想 25

一、思想体系形成的渊源 26

(一)传统医学对风湿病(痹证)的阐述与治疗 26

(二)著名中医石广济对痹证治疗的贡献 27

(三)侯丽萍学术思想感悟 28

二、倡导新三焦气化学说 32

(一)三焦的渊源及“新三焦”学术思想的形成 33

(二)“新三焦”的概念及创新点 34

(三)“新三焦”分布 35

(四)“新三焦”的生理 35

(五)“新三焦”气化(公转与自转)的路径 38

(六)“新三焦”气化的动力 40

(七)“新三焦”气化的病理及证候 42

(八)“新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 45

三、诊治合一,独重腹部 46

(一)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提出治腹部以疗全身的理念 46

(二)中医学关于腹部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联系 47

(三)腹部特定穴的治疗作用 48

(四)运用腹部特定穴治疗痹证的实践 48

四、调脾固肾,杂合以治 49

(一)治痹重通,“运化疏和”,通以调脾为先 49

(二)药针理按,杂合以治 51

五、治疗疑难,三焦论治 55

(一)疑难病的治疗,要重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56

(二)疑难病的治疗要协调好共性、个性与个性化治疗 57

(三)疑难病的治疗,应重视中医体质学的具体运用 58

(四)发挥中医优势,治疗手段多样化 60

六、通调三焦(君火、相火)用药特点 62

第三章 临证精要及医案举隅 65

一、类风湿关节炎 66

(一)病因病机 66

(二)辨治思路 67

(三)验案举隅 70

二、强直性脊柱炎 96

(一)病因病机 97

(二)辨治思路 98

(三)验案举隅 100

三、骨关节炎 108

(一)病因病机 108

(二)辨治思路 109

(三)验案举隅 110

四、产后风湿 126

(一)病因病机 126

(二)辨治思路 127

(三)验案举隅 129

五、系统性硬化病 134

验案举隅 134

六、痛风 142

验案举隅 142

七、干燥综合征 150

验案举隅 150

八、银屑病关节炎 158

验案举隅 158

九、贝赫切特综合征 162

验案举隅 162

十、斯蒂尔病 164

验案举隅 164

十一、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66

验案举隅 166

十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70

验案举隅 170

十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173

验案举隅 173

十四、莱特尔综合征 178

验案举隅 178

十五、颈椎病 180

验案举隅 180

十六、疑难杂病辨治 182

(一)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182

(二)虚劳病 184

(三)黄瘤病 186

(四)腹胀 188

(五)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189

第四章 医论医话 193

一、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系统思考 194

(一)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194

(二)天人合一论 195

(三)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观 196

(四)共性、个性与个性化治疗 196

(五)情志因素 197

(六)病因病机 197

(七)治疗手段多样化 198

(八)疗与养 198

二、试谈脾与痹证的关系 199

(一)脾主运化与痹证 199

(二)脾主肌肉与痹证 200

三、健脾益气法在尪痹治疗中的心得 201

四、关于“通”法学用感悟 202

(一)医学观念 202

(二)医学方法 206

五、复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跟师心得 208

(一)加减复脉汤的功能主治 208

(二)学用心得 208

(三)跟师验案举例 209

六、话“守方”的重要性 210

七、中医认识疾病的思维方法 212

八、定心汤治疗胸痹跟师笔记 215

九、用三焦气化理论诊疗胃肠病的心得 218

(一)病因病机 218

(二)辨证论治 219

(三)验案举隅 220

(四)临床体会与探索 220

十、中焦运化与血脂的关系 221

十一、艾灸能治病、能抗衰老 222

年谱 22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