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理为宗  钱澄之易学思想研究
  • 作 者:陶有浩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6414168
  • 标注页数:238 页
  • PDF页数:24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明遗民的学术寄怀与钱澄之易学思想渊源 9

第一节 寄人生问题和政治情怀于学术 9

一、生死取舍的依据和价值 9

二、学术著述:存道、弘道方式的最终选择 13

第二节 钱澄之易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15

一、家世易学的奠基 15

二、贤师的指导 19

三、方氏易学的浸润和友朋间的质询 23

四、程朱易学的影响 25

第二章 钱澄之的著述与其易学思想 28

第一节 《田间易学》:钱澄之易学思想集中而系统的展现 28

一、《田间易学》的撰写与刊刻 29

二、《田间易学》与钱澄之易学思想 31

第二节 《田间诗学》:对钱澄之易学思想的完善与增新之一 35

一、《田间诗学》的内容和体例 36

二、《田间诗学》中的钱澄之易学思想 42

第三节 《庄屈合诂》:对钱澄之易学思想的完善与增新之二 44

一、《庄屈合诂》的体例 45

二、《庄屈合诂》中的钱澄之易学思想 49

第四节 诗、文与史著:钱澄易学思想的进一步圆满化与运用 52

一、《田间诗集》与钱澄之易学思想 53

二、《田间文集》与钱澄之易学思想 60

三、《藏山阁集》与钱澄之易学思想 64

四、《所知录》与钱澄之易学思想 67

第三章 对易学主旨的清晰厘定 70

第一节 《易》理:对天地之理的诠释 71

一、《易》理的本质 71

二、《易》理的表现方式 73

三、《易》理的应用之道 78

第二节 《易》的产生及文本形成:《易》理表达的逐步齐备化 80

一、圣人模拟天地物象而画八卦 80

二、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和孔子“十翼” 84

第三节 易象:《易》理首先和主要的阐发方式 87

一、事物之象和符号之象 87

二、爻象与六十四卦之象 89

第四节 易数:《易》理的量化展示与应用 103

一、数与《易》 103

二、大衍之数 104

三、筮法 110

四、用九、用六 113

五、变占说 116

六、参两和参伍 122

七、易象与易数的关系 126

第五节 易图:要于《易》理无裨,徒取新人耳目 128

一、易图的意义及钱澄之的态度 128

二、画卦与论卦之关系图 129

三、论卦气之图 139

四、筮法与占法图 144

第四章 钱澄之的易学哲学 151

第一节 阴阳二气论 151

一、所谓《易》者,阴阳也 152

二、一在两中 152

三、盖天地人不外乎阴阳 159

第二节 人性论 164

一、人性本善 165

二、性与情、心、命的关系 168

三、修养道德以实现善性 172

第三节 《易》之“变”论 175

一、变动、变化和变通 176

二、变之因和变的外在表现 180

三、应变之法和行变之道 182

第五章 会通:钱澄之易学的主要特色 188

第一节 治《易》方法的统一 188

一、以史证《易》 188

二、以老、庄解《易》 194

三、以自然科学知识解《易》 198

第二节 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 200

一、诗通于《易》 200

二、《庄》本于《易》和以《庄》继《易》 205

三、以《屈》继《诗》 208

第三节 解《易》范式的兼顾 213

一、易学象数与义理关系的历史性梳理 213

二、钱澄之的继承与发展 215

结语 218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