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国新锐传播学者系列教材 传播网络分析导论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新锐传播学者系列教材  传播网络分析导论
  • 作 者:刘于思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930071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媒介研究的网络化转向与网络分析的传播学回归 1

上编 传播网络概述 6

第一章 社会网络分析及其传播学应用 6

第二章 传播网络的媒介系统要素与节点类别 12

第一节 传播网络的类型与构成 12

第二节 传播网络的基本形态 15

第三章 多理论、多层次与多维度网络分析方法 25

第一节 层次内网络的分析方法 25

第二节 跨层次与层次间网络的分析方法 31

第四章 传播网络的构成与关系属性 41

第一节 传播网络的表现形式 41

第二节 关系类别基础上的边属性 42

中编 传播网络分析的理论资源 48

第五章 传播网络分析的社会理论 48

第一节 媒介机构网络:世界体系理论与中心-边缘结构 48

第二节 媒介内容网络:形象建构与关系管理 56

第三节 媒介受众网络:网络传播空间与公共领域 58

第四节 媒体-内容网络:作为媒介信源的精英理论 60

第五节 内容-媒体网络:语义网络与线上社会资本 61

第六节 媒体-受众网络:媒介选择与结构化理论 65

第七节 层次间网络:互联网空间自主的场域理论 67

第六章 传播网络分析的传播理论 70

第一节 媒介机构网络:比较媒介体制视角下的传播网络 70

第二节 媒介内容网络:语义网络分析的框架理论发展 72

第三节 媒介受众网络:传播基础设施理论与讲叙网络 76

第四节 媒体-内容网络:媒介生态位与新闻生产常规 81

第五节 内容-媒体网络:媒介间网络议程设置模型 83

第六节 内容-受众网络:从媒介到公众的第三层次议程设置 85

第七节 受众-内容网络:两级传播与选择性接触的拓展理论 88

第八节 媒体-受众网络:受众重叠与受众分化理论 90

第九节 层次间网络:作为中介物的技术与传播边界重构 94

第七章 传播网络分析的网络理论 97

第一节 媒介机构网络:组织生态与择优连接 97

第二节 媒介内容网络:媒介内容与复杂网络理论 99

第三节 媒介受众网络:同质性、接近性与平衡性理论 102

第四节 媒体-内容网络:意见极化的内源性动态网络效应 103

第五节 受众-内容网络:阈值/门槛模型和级联/瀑布模型 106

第六节 媒体-受众网络:社会影响理论 107

第七节 层次间网络:多级流动的“信源-权威-枢纽模型” 110

下编 传播网络分析实例 114

第八章 博客和微博空间中记者职业群体的线上社会网络 114

第一节 引言 114

第二节 文献探讨 11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20

第四节 研究发现 121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29

第九章 记者职业群体微博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 132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3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36

第四节 研究发现 137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43

第十章 记者微博使用与职业群体社会资本 145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45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4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49

第四节 研究发现 150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53

第十一章 维基百科中当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再现网络结构 155

第一节 引言 155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5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62

第四节 研究发现 163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66

第十二章 在线社会网络结构与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 167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67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68

第三节 实验1:网络结构因素对谣言传播的影响 171

第四节 实验2:网络结构因素对辟谣信息传播的影响 176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81

第十三章 结语:走向多理论、多层次与多维度的传播网络分析 184

第一节 传播网络分析的未来理论方向 184

第二节 未来展望:传播网络分析的范式整合 188

参考文献 193

一、中文部分 193

二、英文部分 194

后记 254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