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大陆中  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分析
  • 作 者:董树文,张岳桥,赵越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514660
  • 标注页数:714 页
  • PDF页数:72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727 ≥7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大陆的定型构造 1

第一节 印支运动与中国大陆主体的形成 1

第二节 “燕山运动”与东亚板块汇聚构造体系 11

第三节 侏罗纪晚期和早白垩世早期的多板块会聚造山与变形 12

第四节 早白垩世岩石圈垮塌与伸展盆地的发育 23

第五节 小结 28

第二章 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过程 30

第一节 概述 30

第二节 三叠纪特提斯洋关闭与变形 40

第三节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造山作用与变形 50

第四节 白垩纪区域伸展作用与构造隆升 79

第五节 东南沿海晚中生代陆缘造山带构造演化 175

第六节 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沉积序列与动力学过程 220

第七节 小结 253

第三章 华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过程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第二节 三叠纪挤压变形与造山作用 257

第三节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造山与“燕山运动” 258

第四节 白垩纪伸展作用与岩石圈垮塌 265

第五节 华北中生代构造-岩浆-沉积序列与动力学过程 266

第六节 小结 404

第四章 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恢复与大陆动力学背景 407

第一节 概述 407

第二节 蒙古-鄂霍次克碰撞带艾伦达瓦变质带构造演化 410

第三节 华北北缘构造带挤压变形与构造演化 424

第四节 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增生构造恢复 444

第五节 白垩纪伸展构造体制恢复 458

第六节 高温高压实验及其对东北深部过程的制约 486

第七节 小结 501

第五章 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构造格局与演化 503

第一节 概述 503

第二节 印度-亚洲碰撞的沉积记录与初始碰撞时间 506

第三节 古亚洲南缘拉萨地体白垩纪古地磁研究 512

第四节 缅泰地块与印支地块白垩纪以来构造运动的古地磁研究 540

第五节 中国西部中生代以来主要地块构造格局的古地磁约束 596

第六节 印度-亚洲碰撞与青藏高原的崛起 601

第七节 小结 615

第六章 我国关键地质问题新认识和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616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壳结构的新认识 616

第二节 我国重要地质问题的新见解 617

第三节 晚侏罗世地球动力学分析 621

参考文献 627

购买PDF格式(1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