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诠释与重塑pdf电子书下载 > 艺术
诠释与重塑
  • 作 者:方波著
  • 出 版 社: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0312081
  • 标注页数:252 页
  • PDF页数:26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1 ≥25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唐代以前关于王羲之其人及作品的记载 7

一、《语林》《世说新语》等文献中的王羲之形象 7

二、南朝宋、齐书学文献对王羲之书法和逸闻的记载 15

三、萧衍、陶弘景等梁朝君臣对时风的倡导:从二王到钟、王 19

四、收藏与毁佚 27

五、王羲之在书法之外的位望 32

第二章 唐人视阈中的王羲之形象及作品 36

一、《晋书·王羲之传》对王羲之形象的塑造和定型 36

二、帝王之好与民众之好 39

三、 《兰亭序》书法作品的出现、集字风气的形成 43

四、与王羲之有关的轶事与传说 49

五、唐代前期书论对张、钟、二王的评价 54

六、盛中唐书论对张、钟、二王的评价 56

第三章 宋人对王羲之形象的建构及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 62

一、与王羲之有关的地理遗迹 62

二、有关王羲之传说的演变 68

三、宋代丛书、书学文献、地方志等所载王羲之传记及其意味 74

四、朝廷力量的又一次干预: 《淳化阁帖》的刊刻 81

五、从北宋书家对《淳化阁帖》的批评看其对王羲之书风的理解 86

六、《兰亭序》刻本的流行 91

七、北宋文人对取法王羲之的认识及实践 93

八、北宋文人对王羲之个人形象的评论 97

九、南宋君臣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建构 101

十、南宋理学家对王羲之的态度 108

十一、南宋《兰亭序》热与南宋人的书法取法观念 115

第四章 十三世纪末期至十四世纪文人对王羲之形象及其书法的接受 120

一、对王羲之的祭祀及其意味 120

二、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接受与南人的政治、文化诉求 124

三、元代南、北方书家对如何取法王羲之的不同认识 128

四、论笔法传授谱系 134

五、元人视阈中的二王书法图像及风格 143

六、内擫与外拓:元人对二王笔法的描述 145

七、兰亭雅集的遗响 148

第五章 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文人对王羲之及其作品的态度 153

一、明人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评论 153

二、明人对王羲之笔法的分析及对取法途径的论述 157

三、王羲之在社会一般层面影响的淡化 164

四、明代及清初书家对《兰亭序》《圣教序》等的评论 172

五、理学语境下对王羲之的另一极评价:项穆的“王书大统”论 178

六、得右军一体与王羲之书法一线单传观念 182

七、一线单传观念的分化与流派意识的产生 186

八、严分正偏的书法统系意识 188

九、对“法出二王之外”的关注及审美趣味的改变 191

第六章 十八世纪以来书家对王羲之及其作品的态度 194

一、一线单传观念的嬗变与北朝石刻的经典化——碑学成因研究的新视角 195

二、帖学书家对王羲之传世书作的评论 199

三、对传世王羲之书作、书论的非议与否定 208

四、对王羲之与碑学关系的建构 214

五、清末民初学者眼中的王羲之及其书迹——以杨守敬的论述为例 220

六、“内擫”、“外拓”涵义的拓展与近现代的碑、帖融合之势 225

结语 235

主要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5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