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实践与真理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实践与真理新论
  • 作 者:杨树桢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770900
  • 标注页数:275 页
  • PDF页数:28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8 ≥27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节 实践活动评价与检验论提出的意义 2

一 理论意义 2

二 现实意义 7

第二节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15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20

第一章 实践活动评价的历史考察 30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32

一 古希腊罗马时代 32

二 中世纪封建时代 36

三 马克思主义前的资本主义时代 37

四 现代西方社会 44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49

一 前封建社会时期 50

二 封建社会时期 53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58

第三节 对实践活动评价历史考察的结论 59

一 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倾向的对立 60

二 社会历史进步与实践活动的评价之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60

三 真正科学的实践活动评价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成为可能 61

第二章 实践活动的正确性评价 63

第一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内涵、特点及评价根据 63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内涵 63

二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67

三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根据 69

第二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标准 73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最高标准 74

二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一般标准 78

三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具体标准 90

第三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原则 92

一 唯物主义原则 93

二 辩证法原则 94

三 阶级分析原则 95

第三章 实践活动的成功性评价 97

第一节 实践活动成功性的评价标准 97

一 实践活动成功性评价的显性标准 98

二 实践活动成功性评价的隐性标准 104

第二节 全面理解实践活动的成功性 107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和成功性的关系 107

二 马克思主义成功观与实用主义成功观的区别 110

三 实践活动成功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12

第三节 实践活动成功的决定因素 119

一 实践主体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119

二 实践客体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122

三 实践中介系统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123

四 实践目的符合客观实际 127

五 实践过程符合客观规律 127

六 实践结果要素的反馈机制 130

第四章 实践活动的效应性评价 133

第一节 正确地理解实践活动的效应性 133

一 实践活动效应性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133

二 实践活动正效应、负效应与“主体性效应、反主体性效应”以及“人化、异化”的区别 134

三 实践活动的效应性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关系 136

第二节 实践活动正、负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140

一 实践活动正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140

二 实践活动负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145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实践活动效应观 150

一 反对两种片面的观点:历史自然进化论和理性悲观主义 150

二 树立“正、负效应统一”的观念和“负效应可以减少”的观念 152

三 由传统实践观念转向现代实践观念 153

第五章 实践活动的效率性评价 157

第一节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根源、内涵及评价 157

一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根源 157

二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内涵 159

三 实践活动效率性评价的意义 166

第二节 提高实践活动效率性的途径 168

一 增强主体的效率意识 169

二 评估客体的效率价值 171

三 提高中介系统的效率性 173

四 改善环境系统 176

五 强化制约要素系统的整体控制 177

第六章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评价 180

第一节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本质、特点及评价 180

一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本质 180

二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84

三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评价标准 190

四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关系 192

第二节 提高实践活动创造性的途径 195

一 提高主体的创造力 195

二 提高实践中介系统的创新水平 198

第七章 实践活动的检验 205

第一节 “实践活动的检验”辨析 205

一 评价和检验 206

二 “评价实践活动”、“检验实践活动的评价”和“检验实践活动” 209

三 检验标准和检验标志 211

第二节 实践是检验实践的标准 215

一 实践是检验实践的标准的原因 215

二 实践作为检验实践的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220

第三节 实践检验实践的机制 222

一 实践活动的自我检验机制 224

二 实践活动的外部检验机制 226

第八章 实践真理论 233

第一节 实践真理论的提出 234

一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必要性 234

二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可能性 239

三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现实对应性 243

第二节 实践真理的内容 244

一 实践真理的认知真理内容 244

二 实践真理的价值内容 248

三 实践真理的效率内容 255

四 实践真理内容的相互关系 260

第三节 实践真理论的意义 263

一 实践真理论的理论意义 263

二 实践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