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 作 者:段芸著;文旭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18975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5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2 ≥23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问题的提出 3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5

第2章 言语行为理论 7

2.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7

2.1.1 叙述句和施为句 7

2.1.2 言语行为三分说 9

2.2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11

2.2.1 概况 11

2.2.2 言语行为的分类 12

2.2.3 间接言语行为 16

2.3 利奇的言语行为观 21

2.4 梅伊的言语行为观 25

2.5 斯威彻尔的言语行为观 27

2.6 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 29

2.7 言语行为理论的认知研究 34

2.8 小结 37

第3章 对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的思考 39

3.1 “言则行”缺乏理据 39

3.2 轻视取效行为 39

3.3 “语力”缺乏清晰概念 40

3.4 对社会文化因素关注不够 41

3.5 小结 43

第4章 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运用 45

4.1 范畴理论 45

4.1.1 范畴与范畴化 45

4.1.2 经典理论 46

4.1.3 原型理论 48

4.1.4 原型理论与语言研究 55

4.2 隐喻理论 58

4.2.1 隐喻的认知本质和工作机制 58

4.2.2 隐喻的特征 61

4.2.3 隐喻的分类 63

4.2.4 隐喻成立的基础 67

4.2.5 隐喻理论与语言研究 70

4.3 框架理论 73

4.3.1 框架与图样 73

4.3.2 框架理论与语言研究 78

4.4 力量-动态理论 81

4.4.1 力量-动态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81

4.4.2 力量-动态模型中力的类型与语言研究 83

4.4.3 情态动词的力量-动态结构 93

4.4.4 语篇中的力量-动态结构 94

4.5 小结 95

第5章 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96

5.1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力 96

5.2 构建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模型 97

5.3 语料的选择 102

5.3.1 经典言语行为理论语料的局限性 102

5.3.2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语料的范围 105

5.3.3 从原型理论来看本书语料的选择 107

5.4 语力-动态模型框架下社会文化因素与语力关系分析 108

5.4.1 听话者的内心需求与语力 108

5.4.2 礼貌因素与语力 116

5.4.3 认同感与语力 121

5.4.4 真诚与语力 126

5.4.5 幽默因素与语力 130

5.4.6 讲话双方的社会地位与语力 133

5.4.7 汉文化与语力 143

5.5 小结 156

第6章 语力大小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158

6.1 语力有大小的区别 158

6.1.1 塞尔的观点 158

6.1.2 利奇的观点 160

6.2 语力大小的语言表达式 161

6.2.1 级差系统 161

6.2.2 语力的级差表达式 165

6.3 语力大小的认知识解 172

6.3.1 等级意象图式与孤立型语力级差表达式 173

6.3.2 原型理论与注入型语力级差表达式 179

6.3.3 数量象似性原则与重复型语力级差表达式 186

6.3.4 其他语力级差表达式的认知识解 190

6.4 取效行为与语力大小的适切性 195

6.5 小结 199

第7章 结论 201

7.1 主要发现 201

7.2 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启示 205

7.3 对亲子教育研究的启示 207

7.4 思考和建议 212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3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