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万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7021193
- 标注页数:411 页
- PDF页数:42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22 ≥41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4
第一章 成为“郁风” 4
一、郁风的传奇与来自富春江畔的郁家人 4
二、父亲的富阳和郁风的艺术 11
三、三叔的文学和郁风的个性 15
四、系统学习艺术和尝试社会实践 19
五、精进绘画专业并汇入革命洪流 22
第二章 艺术与革命事业逐渐铺开 32
一、正式投身左翼文化事业之初 32
二、在绘画领域的拓展 37
三、在演出活动和游行队伍里大放光彩 40
四、从此多年栖身新闻界 45
五、美术编辑兼文学新秀 52
六、战地宣传的艺术骁将 57
七、与漫画界的不解之缘 62
第三章 以文艺之力坚守出版阵地 70
一、从“学士台”开始新的“耕耘” 70
二、对《耕耘》杂志版面设计和设计理念的贡献 75
三、由《耕耘》反映出的文艺理论修养 78
四、情谊——在《耕耘》工作的温暖体验 82
五、操守——辞去在《星岛日报》画刊的职务 85
六、坚特——为《华商报》供稿、编画刊 88
第四章 结束艺术的流浪,走进婚姻的殿堂 96
一、回归——在桂林的绘画与展览活动 96
二、隐蔽与流浪——写生、剧团和“二流堂” 103
三、结婚——倾心作画与接受黄苗子 114
四、为人母——扩大新闻工作及艺术活动的视野 123
第五章 对新闻出版界的贡献及与美术界的互动 132
一、对上海新闻出版界的贡献 132
二、珍重南京《新民报》和社内同仁 136
三、与上海、南京两地美术界的互动 140
四、回北京之前的香港之行 148
下篇 156
第六章 事业的新起点与北京的“二流堂” 156
一、透着喜悦之情的通讯与速写 156
二、“中国美协”的学术型女策展人 168
三、从舞台到日常的新装设计 178
四、栖凤楼61号小院再起“二流堂” 188
五、因艺术而建立的情谊 192
六、不愿告别出版事业 199
第七章 初遭政治冲击与“挂画人”的成就 212
一、“二流堂”的流散与芳嘉园之温馨 212
二、在分离之苦中度过艰难而繁忙的两年 216
三、在短暂平静中迎接事业上的新桃战 220
四、“挂画人”事业的第一座高峰 234
第八章 与艺术相离的十年浩劫 242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个展览 242
二、成为“妖风毒苗”与被剥夺的收藏 245
三、被“造反派”关押的一年半 248
四、七年铁窗,苦中作乐 251
第九章 归回正轨与拥抱艺术青春 258
一、出狱后的心理过渡期 258
二、重归画家之路与“挂画人”事业的继续 266
三、开始忙碌的二线生活与惜别亲友 274
四、赴法送展与整理潘玉良的遗作 280
五、为正义与艺术而直言 287
六、呼吁中国美术界的创新 294
七、从策展向参展过渡 303
八、从香港、北京到澳大利亚 312
第十章 旅澳十年攀上艺术巅峰 320
一、写信、作画、办展与绕了大半个地球 320
二、一批佳作与一本新书 329
三、中澳两国、南北四地盛大巡展 335
四、布里斯班生活的尾声 342
第十一章 回到北京,停驻在春天里 352
一、人生迟暮,艺术升华 352
二、乐观走向彼岸的“郁三刀” 362
三、在低调中华丽“谢幕”——“白头偕老之歌” 369
四、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379
郁风艺术年表 390
读后絮语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