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3192
- 标注页数:300 页
- PDF页数:31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4 ≥30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5
一 从解决剩余劳动力以及丰富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 5
二 从创业带动就业以及促进女性发展的角度来看 10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12
一 民族地区界定 12
二 女性返乡农民工定义 14
三 农民工创业类型、含义 15
四 女性农民工创业定义 17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 20
第一节 研究综述 20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
二 研究文献简评 26
三 民族地区女性农民工创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7
四 国外政策启示 30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34
一 研究方法 34
二 资料来源 35
第三章 民族地区外出务工女性农民工春节返乡概况及变动趋势 51
第一节 外出务工动因 52
第二节 春节返乡规模 52
第三节 返乡总体状况 53
一 统计特征 53
二 经济特征 54
第四节 返乡原因构成 55
第五节 部分人不再外出原因 56
第六节 有创业打算者比例 57
第七节 返乡变动趋势 58
一 春节后计划明确 59
二 创业意向者大幅减少 59
三 创业意向趋于实际 59
小结 60
第四章 民族地区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62
第一节 创业现状 63
一 总体特征 63
二 创业特点 66
三 创业动机 70
第二节 与其他创业总体的比较 72
一 与民族地区农民工男性比 72
二 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女性比 73
三 与国外女性比 76
第三节 创业成功者的个人特征 78
一 坚韧不拔,独立性、目标性超强 78
二 重视家庭和谐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80
三 对创业持较谨慎的态度 82
第四节 创业起到的作用 84
一 增加了经济收入,带动了一批身边的人 85
二 扩展了就业渠道,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86
三 发展各种产业,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89
第五节 创业者的自我评价 90
一 自认创业成功的评价 91
二 自认创业不太成功的评价 92
第六节 目前民族地区创业环境 93
一 国家采取的扶持政策 93
二 各地政府制定的主要政策 94
三 目前民族地区创业环境 98
第七节 创业对就业的促进功能 102
第五章 民族地区返乡女性农民工的创业态度及心理预期 105
第一节 创业态度 105
一 对创业的关注与认知 105
二 创业意愿以及倾向 110
三 创业的困惑以及心态 112
第二节 心理预期 114
一 自我创业预期 114
二 创业政策预期 119
第六章 影响民族地区女性农民工创业决策的因素分析 122
第一节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124
一 微观因素层面 124
二 中观因素层面 125
三 宏观因素层面 126
第二节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27
一 统计调查与数据预备 128
二 假设变量及其赋值 129
三 统计模型选择 132
四 统计模型估计 133
第三节 影响因素分析总结 146
一 微观因素的影响及案例启示 146
二 中观因素的影响及案例启示 149
三 宏观因素的影响及案例启示 152
第七章 民族地区女性农民工的创业困境与发展障碍 157
第一节 创业困境 157
一 创业基础——条件受限 159
二 微观层面——素质偏低 169
三 中观层面——社会网络狭窄 179
四 宏观层面——创业环境制约 181
第二节 发展障碍 188
一 性别角色认知观念传统 189
二 创业环境不够完善 193
三 地方创业氛围不足 198
四 民族区域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 202
第八章 对策建议与可行思路 206
第一节 构建民族地区女性农民工创业的理论框架 207
一 完善国家、地方创业政策体系 207
二 建立健全地方创业机制 209
三 借鉴案例 212
第二节 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女性的创业模式 216
一 根据不同层次人力资源建立不同的创业模式 216
二 政策导向目标群体应以“80后”为主,兼顾部分“70后” 217
第三节 努力改善创业者资金条件 218
一 充分利用小额信贷 220
二 全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融资功能 222
三 积极扩展小额信贷资金扶持模式 225
四 加强现行扶贫政策与创业政策的融合 227
第四节 大力促进个人人力资本积累 228
一 加强正规教育 229
二 注重扩大农村女性的认知面 239
第五节 积极拓宽女性农民工社会网络 242
一 拓宽社会网络的需求性与必要性 245
二 搭建服务平台确立长效机制的需求性与必要性 247
第六节 加快民族区域经济发展 248
第七节 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253
结束语 255
主要参考文献 259
附录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