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个人本体论研究  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 作 者:张龙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0887
  • 标注页数:331 页
  • PDF页数:34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5 ≥33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问题背景与由来 1

二 研究意义 9

三 研究现状 13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

五 研究内容及逻辑结构 22

六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4

第一章 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 29

第一节 中西方“本体论”的历史考察 30

一 中国传统及当代本体论考察 30

二 西方传统本体论的考察 53

三 西方生存论本体论的考察 64

第二节 中西方文化中“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78

一 中国文化中“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80

二 西方文化中非生存论“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86

三 西方文化中生存论“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92

第三节 中西方文化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理解的历史考察 97

一 宗教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理解的历史考察 99

二 中国文化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理解的历史考察 102

三 西方非科学哲学中个人与本体关系的历史考察 112

四 西方科学哲学中个人与本体关系的历史考察 117

第二章 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 128

第一节 个人本体论概念分类与解析原则 128

一 个人本体论概念分类 128

二 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原则 130

第二节 个人本体论概念的定义、特点及实质 134

一 个人本体论概念的定义 134

二 个人本体论概念的特点与实质 151

第三章 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 156

第一节 不识个人本体性的“轮在我不在”境界 158

一 无我有私,必有轮 163

二 “轮子”的产生与作用 166

三 “好轮子”与“坏轮子” 170

四 个人同一性和整体性 172

第二节 初识个人本体性的“我在他不在”境界 178

一 有我亦有私 178

二 意识灌注律 188

三 界点间关系 190

四 个人的个体性 194

第三节 深识个人本体性的“定在真正在”境界 196

一 作为哲学术语的“定在” 198

二 个人本体论中的“定在” 201

三 定在的基本境界:有我无私 203

四 哲学的“事件”与“定在” 205

第四节 透视个人本体性的“他在我也在”境界 208

一 “我的在”和“他的在” 208

二 对“无我”的两种理解 211

三 “理性”不是“个人本体性” 214

四 个人社会性的本体论意义 219

第四章 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 233

第一节 个人本体论揭示中西方科学哲学无根问题的实质 233

一 中国不发生自然科学原因的本体论解释 234

二 西方自然科学的本体论根据与无根困境 243

第二节 个人本体论揭示出科学哲学的根是“个人本体” 256

一 个人本体论对中国科学哲学本体缺位的理解 256

二 个人本体论对西方科学哲学本体论困境的理解 260

三 科学哲学共同体中的“个人本体自觉” 268

第三节 个人本体论建构科学哲学“个人本体”之根的策略 276

一 中国科学哲学“个人本体”建构之道“共同体建构的四重境界” 277

二 西方科学哲学“个人本体”建构之道“共同体建构的三大支柱” 294

三 科学哲学的根本出路是科学实践共同体中的“个人本体自觉” 304

结论 309

一 创新之处与研究感悟 309

二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312

附录一 外国人名索引 314

附录二 中国人名索引 318

参考文献 321

致谢 330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