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都市审美  海派文学叙事方式研究
  • 作 者:李俊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4687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4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5 ≥23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中国文学与都市审美 1

第一章 “技术大地化”:海派文学的“物态化”叙事 1

第一节 “技术大地化”与海派文学的叙事转型 1

一 “技术大地化”时代的“物态化”叙事 1

二 “物态化”叙事的艺术特性 4

第二节 “物态化”叙事的文学表现形态 6

一 转喻性文本:“物态”都市同构的语义符码 6

二 橱窗化品质:“物态”都市的展览与消费 8

三 对街道意象的认知与都市情爱叙事模式 10

四 都市漫游者身份:文化宽容与游戏姿态 16

第三节 人的“物化”与人性的“异化” 18

一 情欲剥离与情爱消解 18

二 人的“物化”与人性的“异化” 21

第四节 多元化叙事与感觉化修辞 26

一 多元化叙事:对都市物态表象的挑战 26

二 感觉化修辞:审美现代性的开端 29

第五节 “物态化”叙事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34

一 “科学精神”与“物态化”叙事 34

二 “自然化”审美与“物态化”审美 43

三 “物质理性”的二律悖反与文化审视 45

第二章 都市梦魇:海派文学的“超验叙事” 49

第一节 超验叙事与海派文学 51

一 人的超验世界与文学的超验叙事 51

二 超验叙事在海派文学中的体现 52

三 作家的精神漫游与文学的超验叙事 54

第二节 海派超验叙事的文学特征 56

一 梦幻文本与都市人性分裂 56

二 时空层叠结构与上海精神碎片 59

三 超验叙事的时空意识 62

四 超验叙事的复合话语 66

第三节 超验叙事与海派三杰 70

一 施蛰存:中国哥特式小说的实验者 70

二 叶灵凤:色欲与怪诞的都市书写 76

三 徐訏:虚幻而哲思的都市小说 81

第四节 海派超验叙事的中国印记与美学意义 85

一 经验世相与超验世界 86

二 抹不去的东方文化烙印 88

三 超验叙事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叙事空间 89

第三章 洋场风流:海派文学的唯美—颓废叙事 94

第一节 文学中的“唯美”与“颓废” 97

一 “唯美”的时尚与“颓废”的表达 97

二 瞬间审美与感觉盛宴 100

第二节 海派与唯美—颓废主义思潮 102

一 上海时尚:唯美风与颓废味 102

二 海派作家对“唯美—颓废”的接纳与认知 104

第三节 海派“唯美—颓废”文学叙事的生成语境 106

一 西方文化的影响与都市空间的作用 106

二 租界环境影响与革命现实刺激 107

第四节 海派“唯美—颓废”叙事的文学特征 111

一 叙事倾向:追求感官性刺激 111

二 叙事动力:强调震撼性效果 116

三 叙事内核:蕴藏反叛性精神 123

四 叙事旨归:维护艺术独立 126

第五节 海派“唯美—颓废”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130

第四章 都市女体:海派文学的女性身体叙事 133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海派小说女性身体叙事 137

一 都市摩登女郎的想象与建构 137

二 西化女体的形象系列 139

三 女性身体的符号性特征 140

四 想象女体的文本内涵 144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女性身体叙事 149

一 日常性·经验型·世俗化 149

二 服与饰:物质与身体的互文阐释 150

三 女性身体的镜像书写 154

四 女性身体的病态叙事 156

第三节 “孩化”女体: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同质书写 161

一 “孩化”女体的文本表现 161

二 男性视角与“孩化女体” 162

三 女性作家对“孩化女体”的颠覆性书写 163

第四节 海派女性身体叙事的审美意义 164

一 女性身体与文学的女性书写 164

二 女性身体与现代都市的都市审美 166

第五章 市民文化空间:海派通俗文学的多重叙事方式 169

第一节 海派通俗文学研究路径的选择 169

第二节 上海市民社会与都市通俗文学的发生 175

一 上海近现代工商业发展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175

二 公共领域与现代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181

三 市民社会与现代通俗文学的繁荣 185

第三节 海派通俗文学的现代美学特征 188

一 通俗文学的个体美学 190

二 日常生活的感性美学 193

三 市民社会的“快餐”美学 200

四 市场运作的消费美学 206

第四节 海派通俗文学的叙事方式特征 208

一 类型化美学特性与模式化叙事特征 212

二 “新旧杂糅的过渡性”叙事特征及类型小说转变 219

三 文学市民化的叙事特征 226

后记 23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