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多维视野中的《文心雕龙》兼与《文赋》《诗品》比较
  • 作 者:陈迪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4039
  • 标注页数:180 页
  • PDF页数:19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8 ≥18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多维视野中观照《文心雕龙》与《文赋》《诗品》 1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视阈下的《文心雕龙》 3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新探 3

一 “神思”中的心物关系 5

二 “知音”中的心物关系 16

三 “文道”中的心物关系 25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生命体验 34

一 “文道”中的丰富性体验与神秘体验 35

二 “神思”中的归依体验与高峰体验 43

三 “知音”中的同情体验与孤独体验 51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艺术品格 56

一 “割情析采”中的艺术思维 56

二 “论文叙笔”中的生命意识 64

三 “文心禀性”中的文化心理 72

小结 82

第二章 哲学视阈下《文心雕龙》与《文赋》比较 83

第一节 心物哲学视阈下的物象美 83

一 物象表层的光色言辞之美 84

二 物象深层的运动意象之美 87

三 物象美的哲学溯源与时代思考 92

第二节 生命哲学视阈下的艺术思维 97

一 相近的诗性智慧:“兴”与隐喻 97

二 相异的理性思辨:“理”“义”与转喻 102

三 艺术思维理论的生命哲学溯源 104

第三节 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文体风格理论 109

一 文体论的继承发展 109

二 艺术风格的彰显 113

三 文体风格中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 118

小结 123

第三章 文学视阈下《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124

第一节 文学形式差异及其溯源 124

一 言说形式的差异:圆照典雅与品味新奇 125

二 形式论的差异:“论文叙笔”与“止乎五言” 128

三 文学形式中的民族文化与个人心理 130

第二节 心物关系同异及其溯源 136

一 心对物的勃发相近:咏情、尚气、重兴、爱秀 137

二 心对物的情感相异:异趣与悲怨 143

三 心物关系中的生命意识:感物的社会责任 146

第三节 情感符号与结构的同异及其溯源 150

一 相近的情感符号:声律、夸饰、事类 150

二 相异的运动结构:总论枢纽析采与三篇序文构架诗评文章 154

三 符号结构中的审美人格 157

小结 159

第四章 艺术学视阈下《文心雕龙》与《文赋》《诗品》的比较 160

第一节 相近的鉴赏批评视野 161

一《文赋》:“述先士之盛藻” 161

二 《文心雕龙》:“弥纶群言” 163

三 《诗品》:“网罗今古” 164

第二节 相异的鉴赏批评理论 166

一 《文赋》:“考殿最于锱铢” 166

二 《文心雕龙》:“博观圆照” 167

三 《诗品》:“评品滋味” 168

第三节 鉴赏批评中的立体主义观念 169

一 文学是全方位观照的有机组合:“玄览中区”“神与物游”及“应资博古” 169

二 文学是穿越表象的永恒理念:“得其用心”“雕琢文心”及“照烛三才” 172

结语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新出路 175

参考文献 177

后记 179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