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莫志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7541830
- 标注页数:299 页
- PDF页数:30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8 ≥2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故乡与少年时代(1898—1917) 1
一、故乡的风光 4
二、家世 6
三、读经书也好新学 9
四、喜欢“立异鸣高” 10
五、暑假的收获 13
第二章 北上求学(1917—1920) 15
一、考入北京高师 17
二、“运动”③与读书 19
三、崭露“辩才” 22
四、与胡适的初次交往 25
第三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1920—1927) 29
一、初识毛泽东 31
二、教书重心得 34
三、著《生活系统》:奠学术思想之基 37
四、开始关注农民运动 45
五、南下羊城 46
六、为农民说话 47
七、撤离武汉 49
第四章 流亡上海(1927—1930) 53
一、与胡适的争论 55
二、译书卖文 59
三、论“中国之教育” 61
第五章 广州中山大学(1930—1932) 71
一、播革命“火种” 73
二、钻研社会史论 74
三、论中国的知识分子 91
四、研究逻辑 104
五、悼邓演达 105
第六章 任教上海暨南大学(1932—1941) 109
一、潜心史学研究 111
二、《中国通史》的问世 113
三、深究中国政治史 132
四、“孤岛”接来鸿 138
第七章 在陪都重庆(1942—1946) 141
一、转道山城 143
二、论“中国之现代化” 145
三、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呐喊 151
四、“中国史学史”论析 158
五、老友相逢 166
第八章 迎接曙光(1946—1949) 169
一、《世界通史》创新见 171
二、组织“大教联” 176
三、抗议“临时办法” 177
四、“教授说话了!” 178
五、声援“反美抗日”运动 179
六、委以重任 180
第九章 风雨十七年(1950—1966) 183
一、为人民办好新大学 185
二、慧眼纳良才 186
三、不要轻视本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188
四、“逻辑问题”的新思维 190
五、在“大讨论”的旋涡中 196
六、对“拔白旗”的抗争 199
七、教书育人并重 203
八、感言毛泽东的多次会见 206
九、论“史学与美学” 210
十、“我的文艺理论观” 218
第十章 夕照青山(1966—1996) 227
一、不当“风派”人物 229
二、“书要让他继续写” 230
三、喜迎“科学的春天” 231
四、伟大的感召 236
五、给史学专业学生的一封信 238
六、创立中国太平洋研究协会 240
七、谈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243
八、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 246
九、“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 250
十、主编《民国丛书》 253
十一、谈与新闻的因缘 257
十二、与江泽民的交往 262
十三、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振兴中华 264
第十一章 余晖 271
一、对故乡的深情 273
二、在患病的日子里 277
三、对后事的嘱托 280
四、一代宗师 281
后记 284
附录 286
一、初次接触经典(1905—1913) 287
二、积累知识,活跃思想(1913—1921) 288
三、钻研马列,参加农运(1921—1930) 293
四、教学、科研与反帝爱国(1930—1949) 294
五、解放以后的工作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