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邹元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3605
- 标注页数:513 页
- PDF页数:51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19 ≥5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哲学美学 3
对美之意象的非对象化感知 3
“道”之意象与非对象化 17
象思维:《寒江独钓图》的审美意味 24
是关联性思维还是聚合性思维? 42
试论船山诗学的内在矛盾性 56
诗之“体”与诗之“用”:船山诗学的两个向度及其中介 74
“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 87
想象力·独创性·自由 99
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 113
试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形式的审美层次 127
论老子音乐美思想的本质 140
“道”何以“法”“自然”? 151
从孔子“生平的开端”看其“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 167
戏剧美学 189
论《樱桃园》中的“停顿” 189
戏剧本体论承诺的限度 208
曹禺剧作七十年解读的困惑 224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253
曹禺与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 276
对话剧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质疑 283
脆弱的张力:体验与表现的统一 294
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 311
“临川四梦”的文化书写与汤显祖文人形象的虚拟塑造 339
如何表现和表现得如何作为戏曲表演艺术最根本的问题 388
我们该如何理解中西戏剧的审美差异 418
传统京剧的韵味与新京剧的意味张力 440
关于电影艺术“怎是”的思考 464
附录 481
关于《燕妮·马克思》的对话 481
对传统的坚守与开拓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