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法律教育学的新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法律教育学的新发展
  • 作 者:冀祥德,赵元英,吕升运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7840
  • 标注页数:314 页
  • PDF页数:33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4 ≥3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法律教育学概述 1

第一节 法律教育学的概念 1

一 关于法律教育学概念的既往研究 1

二 本书对法律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6

第二节 法律教育学的体系 8

一 法律教育学的内容体系 8

二 法律教育学的层次体系 9

第三节 法律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1

一 实证研究的方法 11

二 价值分析的方法 12

三 历史分析的方法 13

四 比较研究的方法 13

五 经济分析的方法 13

第四节 法律教育学的研究必要性和意义 14

一 法律教育学的研究必要性 14

二 法律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5

第二章 法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7

第一节 法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17

一 古代律学教育 17

二 近代法学教育 19

三 新中国法学教育 24

第二节 法学教育的现行框架 26

一 法学教育的管理体制 27

二 法学教育的层次区分 28

三 法学教育的招生制度 29

四 法学教育的专业设置 29

五 法学教育的教学形式 30

六 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31

第三章 法学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32

第一节 法学教育的功能 32

一 法学教育功能的两重属性 32

二 过去对法学教育功能认识的偏差 33

三 法学教育的功能 35

第二节 法学教育的定位 37

一 从使命角度定位 37

二 从大教育观的角度定位 38

第四章 法学教育的目标 41

第一节 法学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 41

一 研究法学教育目标的必要性 41

二 法学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 42

第二节 域外法学教育的目标 45

一 世界主要国家的法学教育目标 45

二 世界著名大学的法学教育目标 49

第三节 关于法学教育目标的争论 51

一 职业教育论、通识教育论与二者结合教育论 51

二 精英教育论、大众教育论与二者结合教育论 64

三 区别教育论 68

四 素质教育论 71

五 关于法学教育目标的其他论述 76

六 本书关于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 78

第五章 法学教育的内容 85

第一节 域外法学教育的内容 85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内容 85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内容 88

三 世界知名大学的法学教育内容 91

第二节 中国法学教育的内容 97

一 法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98

二 法学研究生课程设置 98

三 法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102

四 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02

第三节 法学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107

一 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107

二 法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111

三 法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115

四 法学教育其他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115

第六章 法学教育的方法 121

第一节 法学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 121

一 两大法系法学教育方法的比较 121

二 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方法的影响 122

三 美国的法学教育方法 124

第二节 法学教育的方法、问题及改革 125

一 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125

二 法学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133

三 中国法学教育方法改革的方向 141

第三节 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律硕士培养及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实施 151

一 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源起与发展 152

二 以诊所法律教育方法改革法律硕士培养制度 154

三 通过诊所法律教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158

四 诊所法律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改革方向 160

第七章 法学教育的师资与教材 162

第一节 法学教育的师资 162

一 法学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162

二 法学教育师资的改革 167

第二节 法学教育的教材 169

一 法学教材编写的三次热潮 169

二 法学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170

三 法学教材编写的改革 176

第八章 法学教育的模式 179

第一节 法学教育模式的比较与转型 179

一 世界各国的法学教育模式 179

二 两大法系法学教育模式的比较 182

三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转型 183

第二节 法学教育中国模式的形成 184

一 分析框架的界定与说明 186

二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表达:多元化教育模式 187

三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形成的必然性:历史与现实维度的分析 189

四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构成元素 191

五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198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201

一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变迁 201

二 法学教育中国模式初步形成的基本标志 203

第四节 中国法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之转型 210

一 在职法硕的当下定位 211

二 法学硕士培养目标的重新调整 212

三 法律硕士培养制度的发展方向 215

四 法本法硕的特色与目标 220

第九章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29

第一节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出的必要性 229

一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 229

二 培养卓越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必要性 230

第二节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内容与实施 233

一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233

二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路径 236

第十章 法学教育的整体改革 252

第一节 法学教育的整体不足 252

一 法学教育整体不足的既往研究 252

二 本书关于法学教育整体不足的观点 257

第二节 法学教育的整体改革 261

一 法学教育的整体改革 261

二 中国法本法硕培养的反思与改革 274

第十一章 中国法学教育的未来展望 285

第一节 中国法学教育的总体趋势 285

一 职业化 285

二 多元化 286

三 精英化 287

四 特色化 288

五 正规化 288

六 国际化 289

七 本土化 290

八兼顾国际化与民族化 290

第二节 中国法学教育的具体方向 291

一 重新调整中国法学教育的功能定位 291

二 树立政府、法学教育机构、社会全面参与的法学教育质量观 292

三 分层次设置法学院系与评估考核 293

四 法学学历教育层次的优化调整 294

五 法学教师队伍结构重组与法学教育方法改良 295

六 法学教育、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 296

七 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公民意识为核心的法学教育 297

关键词索引 299

主要参考文献 30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