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文学的人学之维
  • 作 者:朱鹏飞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67708051
  • 标注页数:288 页
  • PDF页数:2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7 ≥2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编 “文学——人学”问题的提出 3

第一章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3

第一节 27年文学:神的舞台,人性的禁区 4

第二节 走下神坛:80年代初的人性大讨论及其时代意义 16

第三节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提出 19

第二章 纷争不断:“文学是人学”命题引发的争论 27

第一节 “文学是人学”语出何人 27

第二节 “文学是人学”命题引发的争论与“人学”问题的深化 39

一、论争之初:“文学是人学”吗 39

二、深入之辨:“文学是人学”的思想内涵 47

三、走出争论:文坛现状与“人学”问题的凸显 54

第三章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时代局限性 64

第一节 “人性”再解读:“人”性与“人”之“神”性面 65

第二节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时代局限性 72

一、被偏狭理解的“人道主义” 72

二、对主流文学与精英文学的负面影响 76

第三节 学理之思:理论创立与命题的完整性 83

一、“美是生活”说的三重定义 83

二、“文学是人学”命题:缺失的“人学”内涵 86

第四章 从理想到现实:“文学是人学”命题的现实主义倾向 90

第一节 时代变迁:由狂热理想到理性现实 90

第二节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现实主义倾向 94

一、建国27年:浪漫主义的乐园 94

二、现实主义的抗争 103

三、“文学是人学”命题与新时期现实主义的异军突起 110

下编 文学与人:文学的“人学”维度 123

第一章 “人学”研究:从哲学到文学 123

第一节 国内“人学”研究概况 124

一、中文词“人学”溯源 124

二、当代“人学”研究的展开 126

第二节 哲学与“人学”关系之辨 129

一、“同一说”——“哲学是人学” 129

二、“分支说”——“哲学不是人学”,“人学是哲学的分支” 132

三、其它观点及问题所在 134

第三节 把握“完整的人”:哲学的两难与文学的介入 138

一、“人学”研究哲学化的难题 138

二、从思辨到感性:审美与文学的介入 143

第二章 文学作为“人学”的总体特征 147

第一节 文学的多重“人学”特性 147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人学”特征 147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人学”特征 152

第二节 文学作为人学的审美性特征 155

一、文学的形象性 155

二、文学的情感性 159

三、文学的典型性 164

第三节 文学的“人学”向度:纠结于意识形态与审美之间 168

第三章 文学与静态的人:文学的审美超越性、英雄情结与世俗关怀 173

第一节 审美超越维度:精英文学与人的自由生命 173

一、自由生命的多向展开 174

二、文学的“理性——非理性”向度:理性主义文学与非理性主义文学 176

三、文学的“现实——理想”向度: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 184

四、精英文学的人学特征:创作风格的融合与“自由生命”的多向展开 192

第二节 社会性维度:文学的英雄情结 195

一、从审美到实用:文学实现社会性功能的必由之途 195

二、文学的泛政治性及其现实使命 206

三、塑造英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人学特征 209

四、“有人气的英雄”:英雄应该如何塑造 212

第三节 个体性维度:文学与世俗关怀 218

一、通俗文学与世俗关怀 219

二、通俗文学的两极发展与世俗关怀的品味提升 222

三、优秀通俗文学的人学特征:融世俗关怀、自由生命与英雄情结为一体 229

第四章 文学与动态的人:人学内涵的历史性 237

第一节 新生期:人如何成为神 238

一、人类童年期的神性梦想 238

二、历史开创期的崇高颂歌 242

三、新生期文学的特点及其不足 249

第二节 建构期:人如何成为人,人是什么 253

一、经典的文学话题:人之为人 254

二、由神到人的80年代与纯文学风潮 257

三、建构期文学的特点及其潜在危机 261

第三节 批判期:人不是什么 265

一、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反思与解构 265

二、历史小轮回中的批判期文学 269

三、批判期文学的特点及其不足 275

结语 好作品与文学的人学批评标准 277

一、鉴别好作品的“历史性”难题 278

二、什么是好作品 281

三、文学的人学批评标准 28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