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丰霏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874092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引论 1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3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二、研究现状 15
(一)基本研究情况 15
(二)研究现状的简短评价 26
三、本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28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28
(二)理论问题的提出 29
(三)本书的研究内容 30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31
第一章 激励及其理论脉络启思 33
一、激励的多学科含义 34
二、激励理论的多学科脉络 40
第二章 法律制度的激励对象 51
一、法律制度激励的对象 54
二、法律制度激励的作用点 58
第三章 法律制度的激励因素 65
一、激励因素的多样化 66
二、激励因素的法律化 72
(一)激励因素的权利义务化 72
(二)激励因素的权利类别化 75
(三)法律制度激励因素的内容规律与结构特征 79
第四章 法律制度的激励方式 85
一、法律制度的公平激励 87
二、法律制度的期望激励 91
三、法律制度的目标激励 103
四、法律制度的强化激励 106
五、法律制度的信息激励 108
第五章 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 112
一、法律制度的能动激励 113
二、法律制度的互动激励 119
三、法律制度的自我激励 124
第六章 法律激励的制度设计 130
一、激励机制的目标确定 131
二、激励对象的个性评估 135
(一)个性评估之宏观层面 136
(二)个性评估之微观层面 138
三、激励环境的制度培养 139
四、法律激励的模式选择 142
(一)权利模式与义务模式 143
(二)奖励模式与惩罚模式 145
第七章 法律激励的中国问题 158
一、法律激励实践的两个面向 160
二、法律激励实效的局限因素 163
结语 169
参考文献 172
后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