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民族文化补偿论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民族文化补偿论
  • 作 者:田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600679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方法 9

第一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制的困境 13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 13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中央立法 13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地方立法 21

三、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反思 28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与名录制度 3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 3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确认程序 34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 35

第三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研究 39

一、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 39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4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 57

第四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现状 62

一、安顺蜡染案 62

二、安顺地戏案 65

第五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瓶颈 74

一、文化群体的尊严被漠视 74

二、争夺传统文化使用权与开发权 77

三、争夺传统文化解释权 80

四、因产权不明引发的冲突逐渐升级 82

五、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84

六、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日渐衰败 86

第六节 利益分配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核心问题 91

一、对“田丰模式”的反思 91

二、对“杨丽萍模式”的忧虑 94

三、“傣族园模式”的困惑 99

四、前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05

第二章 利益补偿制度概述 112

第一节 利益补偿制度缘起 113

一、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利益分配失衡 113

二、产权保护机制的缺乏导致文化资源被无偿使用 115

三、作为救济性制度的利益补偿制度 116

第二节 行政补偿制度 119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 120

二、行政补偿的合理性证成 122

三、行政补偿的构成要件 124

四、行政补偿中可补偿损失的范围 127

五、行政补偿的方式 131

第三节 生态补偿 133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 134

二、生态补偿合理性的价值基础 137

三、国外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 142

四、我国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 147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 154

一、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154

二、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权利的法律依据 160

三、全球视野中水利工程利益补偿与收益分享的若干模式 161

四、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具体措施 166

五、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的完善 171

第五节 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176

一、财产权劳动说的视角 176

二、功利主义的视角 180

三、文化民族主义的视角 182

四、文化公平理论 187

第三章 全球视野中的利益补偿制度对少数人文化权益的保护 191

第一节 国际法律文件中的利益补偿制度 191

一、关于利益分享的相关域外立法 191

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缺憾 194

第二节 其他国家关于文化利益补偿的制度 197

一、加拿大对克里印第安人文化利益的补偿制度 197

二、菲律宾《原住民权利保护法》中的文化利益补偿制度 200

第三节 域外利益分享制度的实现机制 202

一、国际社会对利益分享实现机制的争论 202

二、公法管制模式 204

三、专门权保护模式 206

第四节 域外文化权益补偿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9

一、原住民自治 209

二、建立咨询和协商机构 211

第四章 民族文化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的构建 214

第一节 民族文化开发的利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214

一、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文化多样性 214

二、保护少数民族基本人权 218

三、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25

四、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产性保护 227

第二节 民族文化开发的利益补偿制度的可行性 231

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 231

二、将利益补偿制度引入文化资源开发的外部因素 235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开发中利益补偿制度的要素 239

一、补偿主体 239

二、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 243

三、补偿的集体管理 248

第四节 民族文化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的程序 253

一、事先知情同意 254

二、共同商定条件 258

三、惠益分享 259

第五章 利益补偿制度在民族文化开发中的实施 262

第一节 利益补偿制度与现有少数民族文化法制的调适 262

一、利益补偿制度面临的问题 262

二、少数民族文化法制凸显了补偿的精神内涵 265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利益补偿的具体形式 269

一、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 269

二、郎德苗寨的“工分制” 274

三、西江苗寨的“奖励制” 276

四、岜沙苗寨的“集体所有制” 279

五、落水村的“家屋管理体制” 281

六、六枝管理体制 282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开发中利益补偿的实现方式 284

一、新庄村模式 284

二、箐口村模式 287

三、对前述模式的评价 291

余论 促进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开发的有效参与 294

一、少数民族有效参与权的内涵 294

二、少数民族对其传统文化产权保护有效参与的途径 298

参考书目 302

后记 315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