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宋红普,倪红梅主编;施洪飞,王颖晓,杨学等副主编;何裕民,叶进主审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47823811
- 标注页数:205 页
- PDF页数:21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6 ≥20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医学与体质现象 1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 1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的几个阶段 6
一、《黄帝内经》与中医体质学 6
二、《伤寒杂病论》与中医体质学 9
三、历代医家与中医体质学 11
四、中医体质学的现代发展 14
第三节 中医体质学理论渊源 16
一、古代哲学 16
二、中医生理学 21
第二章 体质的形成 26
第一节 先天因素 27
一、遗传 27
二、婚育 28
三、胎养胎教 29
第二节 后天因素 30
一、环境 30
二、饮食 35
三、生活起居 36
四、精神情志 37
五、疾病与药物 38
第三章 体质的生理特性 42
第一节 体质的特征 43
一、相对稳定 43
二、类型多样 43
三、群类趋同 44
四、动态可变 44
五、后天可调 44
第二节 体质与年龄 45
一、小儿时期 45
二、青少年时期 47
三、中年时期 49
四、更年期 51
五、老年期 53
第三节 体质与性别 56
一、女性体质 57
二、男性体质 58
三、年龄与体质演变 60
第四章 体质的分类 62
第一节 古代体质分类 62
一、《黄帝内经》的分类 63
二、后世医家论体质类型 66
第二节 现代体质分类 67
一、平和质 68
二、气虚质 68
三、阳虚质 70
四、阴虚质 71
五、痰湿质 72
六、湿热质 72
七、瘀血质 73
八、气郁质 74
九、特禀质 75
第五章 体质辨识 79
第一节 体质辨识辨什么 79
一、辨阴阳 80
二、辨虚实 81
三、辨寒热 82
四、辨气血津液 82
第二节 体质辨识三原则 84
一、整体性原则 84
二、形神结合原则 85
三、四诊合参原则 85
第三节 体质辨识怎么辨 86
一、中医四诊法 86
二、问卷测试法 90
第六章 体质与健康状态 96
第一节 体质与健康 97
一、健康观的演变 97
二、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98
三、理想的体质状态 98
第二节 体质与亚健康 99
一、何谓亚健康 99
二、体质与亚健康有何相关性 100
第三节 体质与发病 103
一、疾病发生与体质相关吗 104
二、体质与病因 105
三、体质与患病倾向 109
第四节 体质与疾病预后 111
一、体质与疾病传变 111
二、体质与疾病预后 115
第七章 体质调养 118
第一节 辨体养生 118
一、辨体养生的原则 119
二、辨体养生的方法 120
三、不同体质的养生方法 121
四、体质养生的四个关键期 131
第二节 辨体施治与调体 132
一、辨体施治的原则 133
二、不同类型体质的调体方法 141
三、调体宜忌 146
第三节 辨体康复 149
一、辨体康复原则 149
二、辨体康复方法 150
三、辨体康复意义 151
第四节 辨病、辨体、辨证的综合运用 152
一、未病先防——分析体质和调理 153
二、既病防变——辨证施治和调理体质 153
三、善后调理——恢复体质,促进健康 154
附录 156
附录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156
一、范围 156
二、术语和定义 156
三、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156
四、《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及使用方法 159
附录二 中医体质辨识与运用实训 164
附录三 不同类型体质调治的常用方法 172
一、不同类型体质调治的基本方式与措施 172
二、体质调治的常用方剂 175
三、体质调治的常用穴位 181
四、常见慢性疾病的体质特点 188
附录四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 195
主要参考书目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