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朱双一著
- 出 版 社:广州:花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36073104
- 标注页数:341 页
- PDF页数:35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4 ≥34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自序 1
第一辑 殖民与认同 3
内渡和留台作家的互动及其民族气节 3
日据前期台湾的文化民族主义——以连雅堂、洪弃生、丘逢甲等为例 16
梁启超游台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思考——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响 30
《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其影响和作用 45
日据下台湾“现代化”的文学证伪 62
从旅行文学看日据时期台湾文人的民族认同——以彰化文人的日本和中国大陆经验为中心 73
杨逵文学呈现的殖民地苦难和光明憧憬——兼与中国大陆沦陷区乡土文学比较 87
第二辑 思潮与渊源 103
光复初期台湾社会诸种矛盾辨析——从文学看台湾民众的“悲情”和认同 103
欧坦生、《文艺春秋》和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若干问题 120
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胡风影响 132
中国新文学思潮脉络在当代台湾的延续 151
《自由中国》与台湾自由人文主义文学脉流 165
当代台湾文坛名家的早年文学踪迹——王梦鸥、姚一苇、余光中的现代文学因缘 186
第三辑 创作与思想 203
叙事与认同:文学在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203
“日本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流行论调辨析 211
辩证法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姚一苇戏剧理论创作中的作用 221
陈映真与鲁迅现实主义批判传统的台湾传承 235
陈映真对钟理和的文学接受和思想超越——兼及1960年陈映真提出“台湾的乡土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249
第四辑 族群与地域 267
从政治抗争到文化扎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脉络初探 267
他者镜像:汉族作家的台湾少数民族书写 280
从老兵悲歌到眷村史乘——在台“外省人”的心灵图像 296
白先勇小说的多元地域文化色彩 308
台湾新文学中的“陈三五娘” 322
朱双一学术年表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