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无敌高考文综大全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无敌高考文综大全
  • 作 者:唐淑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9077789
  • 标注页数:494 页
  • PDF页数:50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05 ≥49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历史篇 13

必修1 政治史 14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

基础知识 15

1 先秦的政治制度 15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6

3 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加强) 16

4 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 17

5 汉到元选官制度的演变 18

6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9

重点分析 15

1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以及井田制之间存在的关系 19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

难点点拨 22

1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的异同 22

2 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 22

第2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4

基础知识 25

1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25

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26

重点分析 27

1 雅典民主政治 27

难点点拨 28

1 全面认识罗马法 28

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0

基础知识 31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1

2 美国共和制的建立 32

3 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2

重点分析 33

1 君主立宪制 33

2 资产阶级代议制 34

难点点拨 34

1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34

2 美、法两国的共和制的比较 35

3 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35

4 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35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7

基础知识 39

1 鸦片战争 39

2 太平天国运动 40

3 甲午中日战争 41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

5 辛亥革命 42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44

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 45

8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47

9 解放战争(1946~1949年) 48

重点分析 49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9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50

难点点拨 51

1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51

2 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 51

3 近代日本两次侵华一胜一败的原因 52

第5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3

基础知识 53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3

2 巴黎公社运动 54

3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54

重点分析 56

1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56

2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56

3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57

难点点拨 57

1 马克思的两大贡献及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未竟事业 57

2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57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9

基础知识 60

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60

2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61

3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61

重点分析 62

1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62

2 新时期民主建设的措施 63

3 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与意义 63

难点点拨 63

1 从1949年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 63

2 “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63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5

基础知识 66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66

2 开创外交新局面 67

重点分析 69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特点及对处理国际关系的作用 69

2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70

难点点拨 70

1 建国后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70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72

基础知识 73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73

2 两大阵营的分化 74

3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75

重点分析 75

1 全而认识“冷战” 75

难点点拨 76

1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演变的区别 76

2 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77

3 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理解 77

必修2 经济史 80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 80

基础知识 82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2

2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83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84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85

重点分析 86

1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86

2 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基本特点 87

3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87

4 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88

难点点拨 89

1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89

2 全面认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89

第2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91

基础知识 92

1 开辟新航路 92

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93

3 第一次工业革命 95

4 第二次工业革命 96

重点分析 97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97

难点点拨 98

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以及两次工业革命对其的影响 98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00

基础知识 101

1 自然经济的解体 101

2 洋务运动 101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02

4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02

5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02

6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03

重点分析 103

1 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103

2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形成原因、发展阶段及特点 104

3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及启示 105

4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及作用 105

难点点拨 106

1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106

2 官僚资本 106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08

基础知识 109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09

2 探索与失误 109

3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0

4 经济体制改革 110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1

6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11

重点分析 112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末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112

2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13

难点点拨 113

1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 113

2 鸦片战争后对外开放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区别 114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5

基础知识 116

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16

2 路上交通事业的发展 116

3 水运和航空事业的发展 117

4 通讯工具的变迁 117

5 报刊事业的发展 117

6 影视事业的发展 118

重点分析 118

1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风俗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118

难点点拨 118

1 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的人在传播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中发挥的作用 118

2 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119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20

基础知识 121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21

2 罗斯福新政 121

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2

重点分析 123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3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24

难点点拨 124

1 如何理解“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24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26

基础知识 127

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7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28

重点分析 129

1 新经济政策 129

2 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30

难点点拨 131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31

2 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31

3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比较 132

第8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3

基础知识 134

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34

2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35

3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6

重点分析 137

1 全面认识欧洲一体化 137

2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38

3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139

难点点拨 139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重大举措 139

2 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40

必修3 思想史 142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42

基础知识 143

1 百家争鸣 143

2 儒学的兴起 145

3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45

4 宋明理学 146

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146

重点分析 147

1 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47

2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47

难点点拨 148

1 程朱理学与宋明心学的比较 148

2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思想分析 148

3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比较 148

第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50

基础知识 151

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51

2 文艺复兴的产生和发展 151

3 宗教改革 152

4 启蒙运动 152

重点分析 153

1 文艺复兴 153

2 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 154

难点点拨 155

1 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 155

2 春秋战国“人本”思想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比较 155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57

基础知识 158

1 四大发明 158

2 数学 158

3 天文学 158

4 历法 159

5 农学 159

6 医学 159

7 从《诗经》到唐诗 159

8 宋词和元曲 160

9 明清小说 160

10 艺术 160

重点分析 161

1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 161

2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阶段 162

难点点拨 162

1 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162

第4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64

基础知识 164

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64

2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165

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65

重点分析 166

1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166

2 近代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67

难点点拨 167

1 结合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67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69

基础知识 169

1 学造器物,“师夷长技” 169

2 维新变法 170

3 新文化运动 170

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71

重点分析 171

1 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171

2 新文化运动 172

难点点拨 173

1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思想解放历程的特征 173

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75

基础知识 176

1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76

2 毛泽东思想 177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78

重点分析 179

1 三民主义及其发展 179

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80

难点点拨 181

1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81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82

基础知识 183

1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183

2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各个阶段 183

3 新中国的文艺 183

4 教育的发展 184

重点分析 185

1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原因与成就 185

难点点拨 185

1 “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贯彻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经验教训 185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87

基础知识 188

1 文学作品代表 188

2 美术作品代表 188

3 音乐作品代表 189

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89

重点分析 189

1 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89

难点点拨 190

1 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比较 190

【第二部分】 地理篇 191

必修1 自然地理 192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192

基础知识 193

1 经线和纬线 193

2 地图三要素 193

3 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194

4 地图上的方向 194

5 地形剖面图 194

重点分析 195

1 等高线图 195

难点点拨 197

1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位置 197

2 经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197

3 推算各地的海拔、两地的相对高度与温差、陡崖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197

第2单元 行星地球 199

基础知识 199

1 宇宙中的地球 199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0

3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

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201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2

6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3

重点分析 205

1 晨昏线 205

2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206

3 光照图 206

4 光照图的判读 208

难点点拨 209

1 时间计算 209

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9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210

第3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基础知识 213

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3

2 大气的受热过程 214

3 大气的运动 215

4 气压带和风带 216

5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217

6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217

7 气候成因分析 218

8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18

9 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 219

10 常见的天气系统 219

重点分析 221

1 等温线图 221

2 气旋和反气旋的比较 221

3 冷锋与暖锋的比较 222

难点点拨 223

1 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 223

2 等压线 223

3 对流层逆温现象 224

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 226

基础知识 227

1 自然界的水循环 227

2 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 228

3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28

4 三种水循环形式过程 229

5 洋流 229

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30

重点分析 231

1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231

2 渔场形成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归纳 232

难点点拨 232

1 气压带、风带图和世界洋流 232

2 海水盐度的分布及变化分析 233

第5单元 陆地环境 234

基础知识 235

1 地表形态的塑造 235

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35

3 内力作用 235

4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成的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36

5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7

6 板块构造学说 237

7 构造地貌 238

8 河流地貌的发育 238

9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38

10 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239

重点分析 240

1 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240

2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布规律 240

难点点拨 240

1 陆地自然带的主要成因 240

第6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42

基础知识 243

1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43

2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43

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44

4 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 244

5 地质灾害 245

6 地震 245

重点分析 246

1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246

2 我国几种灾害性天气的成因、特点及防治 247

难点点拨 247

1 气候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47

必修2 人文地理 250

第1单元 人口的变化 250

基础知识 251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251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51

3 人口的迁移 252

4 人口的合理容量 254

5 人口问题 255

重点分析 256

1 人口增长 256

难点点拨 256

1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与人口移动的区别与联系 256

第2单元 城市和城市化 258

基础知识 260

1 城市形态及利用类型 260

2 城市功能分区 260

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模式 261

4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62

5 城市化 264

重点分析 265

1 城市地域形态 265

2 城市化进程 266

难点点拨 266

1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266

2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266

第3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68

基础知识 270

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70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271

3 农业地域的形成 271

4 混合农业 272

5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72

6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74

7 中国农业 275

8 现代不同农业——“三色”农业 276

重点分析 277

1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77

2 中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277

难点点拨 278

1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278

第4单元 工业的区位选择 280

基础知识 281

1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281

2 比较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差异 282

3 工业地域的形成 282

4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283

5 高新技术工业区—美国“硅谷” 284

6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 284

7 消除工业“三废”的主要措施 285

重点分析 285

1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85

难点点拨 286

1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的判断 286

第5单元 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其影响 288

基础知识 289

1 交通运输方式 289

2 交通运输网的种类与发展趋势 289

3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289

4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290

5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路 290

6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91

重点分析 292

1 交通点(车站、港口、机场等)、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292

难点点拨 293

1 交通运输对城市及商业网点的影响 293

第6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95

基础知识 296

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96

2 环境问题的表现 297

3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97

4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97

5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 297

6 环境问题的本质 298

7 可持续发展 298

8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98

9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循环经济 299

10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的措施 299

重点分析 300

1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300

难点点拨 301

1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差异 301

必修3 区域可持续发展 304

第1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304

基础知识 305

1 区域的概念、表述方法和主要特征 305

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05

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05

4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306

重点分析 306

1 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06

难点点拨 307

1 我国区域差异比较 307

第2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309

基础知识 310

1 荒漠化 310

2 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311

3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311

4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311

5 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的空间分布现状 312

6 水土流失 312

7 森林(雨林)的生态效益和雨林的脆弱性 312

8 湿地 313

9 能源资源的开发 314

10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314

11 河流的相关知识 314

12 河流的综合开发 315

13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316

重点分析 316

1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 316

难点点拨 317

1 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317

第3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 319

基础知识 320

1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320

2 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 321

3 商品粮基地建设 321

4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322

5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 322

6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323

7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323

8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24

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324

10 产业转移 325

1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25

重点分析 326

1 南水北调 326

2 西电东送 327

3 西气东输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327

难点点拨 328

1 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的特点 328

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以及东北模式的对比 328

第4单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体系 331

基础知识 332

1 遥感(RS) 332

2 全球定位系统(GPS) 332

3 地理信息系统(GIS) 332

4 数字地球 333

重点分析 333

1 “3S”技术比较 333

难点点拨 334

1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334

补充 区域地理 336

第1单元 世界地理 336

基础知识 337

1 世界地理概括 337

2 世界地理分布 339

3 世界主要国家 343

重点分析 347

1 七大洲地形特色 347

2 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 348

3 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349

难点点拨 349

1 七大洲地形特征 349

2 熟悉一些重要大州的控制性经纬线图 351

第2单元 中国地理 353

基础知识 353

1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353

2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354

3 中国的地形 354

4 中国的气候 357

5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359

6 中国的自然资源 361

7 中国的分区地理 362

重点分析 367

1 中国气候 367

2 中国分区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368

难点点拨 370

1 重要的分界线 370

【第三部分】 政治篇 373

必修1 经济生活 374

第1单元 生活与消费 374

重点难点 375

1 商品价值量 375

2 货币的本质 375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76

4 汇率 376

5 影响价格的因素 377

6 等价交换 377

7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78

8 消费及其类型 378

9 正确认识适度消费 379

10 绿色消费 380

第2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382

重点难点 383

1 生产与消费 383

2 大力发展生产力 383

3 公有制为主体 383

4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384

5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385

6 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认识 386

7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86

8 投资方式 387

9 关于利率 387

第3单元 收入与分配 389

重点难点 389

1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89

2 效率与公平 391

3 财政收入与支出 392

4 对我国税收的认识 392

5 依法纳税 393

第4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396

重点难点 397

1 市场经济 397

2 关于我国的宏观调控 398

3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399

4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400

5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401

6 经济全球化 401

7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402

必修2 政治生活 406

第1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406

重点难点 407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407

2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408

3 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08

4 关于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09

5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409

第2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12

重点难点 413

1 我国的政府 413

2 政府依法行政 413

3 政府权力的监督 414

4 政府的权威 415

第3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18

重点难点 419

1 人民代表大会 419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420

3 我国的政党制度 421

4 人民政协 422

5 我国民族问题的处理 423

6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423

第4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425

重点难点 425

1 主权国家的地位及其权利 425

2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426

3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426

4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427

5 我国的外交政策 427

必修3 文化生话 430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 430

重点难点 430

1 对文化内涵的认识 430

2 文化的作用 431

3 对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理解 431

4 文化对人的影响 432

5 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432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35

重点难点 436

1 文化的多样性 436

2 文化传播 437

3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438

4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39

5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39

6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439

7 文化创新的途径 440

8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40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42

重点难点 443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443

2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的关系 443

3 中华民族精神 444

4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44

5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445

第4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447

重点难点 448

1 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448

2 大众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与先进文化 448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449

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49

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50

6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50

7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450

8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451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454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454

重点难点 454

1 什么是哲学 454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455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56

4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457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59

重点难点 460

1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460

2 哲学中的运动 460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461

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62

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62

6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62

7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463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465

重点难点 465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465

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66

3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467

4 理解矛盾的概念 468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69

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469

7 矛盾分析法 470

8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470

9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471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473

重点难点 473

1 社会发展的规律 473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74

3 价值与价值观 475

4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75

5 人生价值 475

选修 选修部分 478

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78

重点难点 478

1 关于国家的基本知识 478

2 国体与政体 479

3 英、法、美政体比较 479

4 英法政体相异的原因 480

5 美国的联邦制 480

6 美国的三权分立 481

7 美国的利益集团 481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82

9 民主集中制 483

10 国际组织 483

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487

重点难点 488

1 道德的力量 488

2 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性 488

3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488

4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488

5 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88

6 公民道德生活的基本规范 489

7 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89

8 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489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490

10 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490

11 倡导竞争伦理 490

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91

13 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491

14 科技伦理 491

15 环境问题及环境意识 492

16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492

17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492

18 可持续发展 492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