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法律文化研究  第7辑  中华法系专题
  • 作 者:马小红,刘婷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766521
  • 标注页数:341 页
  • PDF页数:38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0 ≥34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1904) 1

绪论 1

一 法之起因 3

二 法字之语源 8

三 旧学派关于法之观念 11

四 法治主义之发生 24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1930) 45

导言 45

一 中国法律之特点与其在世界文化的位置 45

二 本书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50

三 研究的方法 54

四 法律史的史料 55

陈顾远:中国固有法系与中国文化(1952) 60

引言:文化与法律 60

一 中国固有法系的基础 63

二 中国固有法系的全貌 69

三 中国法系的使命所在 74

四 中国固有法系的特征 80

五 余言 85

陈朝璧:中华法系特点初探(1980) 90

张晋藩:再论中华法系的若干问题(1984) 100

一 关于中华法系的概念 100

二 关于中华法系的断限,亦即起讫年代 101

三 中华法系的特点 102

四 研究中华法系的意义 113

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1991) 115

绪论 115

一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15

二 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 116

三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特点与规律 122

四 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 125

郝铁川:中华法系研究(1997) 130

绪论 130

一 关于中华法系特点的研究 131

二 关于中华法系断限的研究 137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 138

张中秋:回顾与思考:中华法系研究散论(1999) 143

历史与现状:中华法系研究的回顾 143

问题与认识:中华法系研究的思考 146

继承与出新:中华法系研究的发展 162

范忠信:中华法系的亲伦精神(1999)——以西方法系的市民精神为参照系来认识 165

一 166

二 168

三 169

四 171

王立民:也论中华法系(2001) 177

一 177

二 182

三 187

杨一凡:中华法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误区(2002)——“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质疑 193

一 围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的探讨 193

二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是中华法系的特征 196

三 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值得商榷 206

四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213

俞荣根,龙大轩:中华法系学述论(2006) 220

一 法系、中华法系和中华法系学 220

二 中华法系学的发轫 221

三 中华法系学走向兴盛 224

四 中华法系学的复兴和繁荣 227

五 中华法系学的发展趋向 233

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2007)——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 235

一 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 235

二 古罗马的行省制度 240

赖骏楠:民族主义视野下的近代“中华法系”学说(1900~1949)(2008) 244

一 引言 244

二 “法系”概念的来源 246

三 从“支那法系”到“中国法系” 251

四 威格摩尔的影响 257

五 “中华法系”学说的兴盛 262

六 “中华法系”近代学说史反思 272

七 结语 278

刘广安:中华法系生命力的重新认识(2011) 280

一 两类概念导致对中华法系生命力的不同认识 280

二 中华法系发展中具有生命力的因素的重新认识 283

三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生命力的几点意义 285

武树臣:论中华法系的社会成因和发展轨迹(2012) 289

一 中华法系的社会成因 289

二 中华法系形成的历史轨迹 293

三 中华法系的积极成果与当今法律文化建设 298

马小红:律、律义与中华法系关系之研究(2013) 300

一 律与中华法系的概念 301

二 律学:律义的阐释由法而儒的转变 307

三 礼的拟制:律制日益简约,律义日益深邃 315

四 对本文开篇提出问题的解答 320

中华法系论文研究目录索引 322

编辑部章程 333

征稿启事 335

注释体例 336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