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实践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实践研究
  • 作 者:刘希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38564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与理论体系 1

一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之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相关概念观点与理论 2

(二)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成为学界共识 4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与基础 8

(一)现实基础:资本主义的生态环境问题 8

(二)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

(三)认知基础: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16

(四)观点启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 17

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19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阶段 20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阶段 21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成熟阶段 23

(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化阶段 25

四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27

(一)在历史发展维度上表现出前瞻性 28

(二)在篇幅结构上表现出整体性 29

(三)在思想内涵上表现出综合性 29

(四)在思想演变过程上表现出统一性 30

(五)在内容逻辑上表现出系统性 31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32

一 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文明要素论 33

(一)人、自然与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因素 33

(二)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与生态和谐 39

(三)以劳动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合理调节论 41

二 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文明物质基础论 46

(一)劳动实践中的物质变换思想 47

(二)自然生产力和自然富源的思想 49

(三)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 50

(四)科学技术优化物质变换的思想 52

(五)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3

三 现实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批判论 54

(一)自然异化: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实质 56

(二)资本逻辑:生态危机的根源 57

(三)制度变革:规避生态危机的根本措施 58

(四)全球扩展: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前景预测 60

四 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协调的生态文明价值论 61

(一)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价值主体地位 61

(二)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存在性和本原地位 64

(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目标 67

五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想与社会进步论 69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人类历史趋势 70

(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进步状态 71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传承 75

一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理论品质 75

(一)思考问题的实践性 76

(二)哲学观的唯物辩证性 77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 79

(四)与自然相对人的主体性 81

(五)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 83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地位 85

(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科学生态思想 86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8

(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南 93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启迪 95

(五)现实生态文明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 97

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传承 100

(一)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生态理论与实践及其历史教训 101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局限 107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环境理论和实践探索 111

第四章 中国生态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116

一 中国的现实生态问题及其本质与特征 117

(一)生态环境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 118

(二)中国生态问题的自然异化与生态断裂本质 121

(三)自然性和社会性相互交融的生态问题特征 123

二 中国生态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中的体现 127

(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127

(二)生态问题的政治主流化不足 134

(三)生态文化与生态伦理的缺乏 144

(四)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支持不足 148

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与部署及其特色与意义 151

(一)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151

(二)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作出全面部署 154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人类文明向度与中国特色 157

(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65

第五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175

一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设计 176

(一)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176

(二)目标任务:实现生态导向的现代化 178

(三)基本原则: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统一 181

(四)建设路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生态化耦合 185

二 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进程:基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 187

(一)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189

(二)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189

(三)进行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191

(四)进行生态化的科技创新 192

三 加强生态政治制度建设:基于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因素论 193

(一)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政治建设体系 194

(二)健全生态法治政策制度和管理体制 195

(三)推进生态民主建设 197

(四)推动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 197

四 建设生态文化:基于人的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统一的思想 198

(一)繁荣生态哲学 199

(二)树立生态价值观 199

(三)倡导生态伦理道德 200

(四)培育生态意识 201

五 建设生态和谐社会: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和谐思想 201

(一)建立健全生态和谐的社会政策 203

(二)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205

(三)促进城乡、区域和人际之间的生态和谐 206

(四)建设适合国情的可持续消费社会 208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2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