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放射物理与防护 第3版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放射物理与防护  第3版
  • 作 者:王鹏程,李迅茹主编;刘东华,彭文献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8839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物质的结构 1

第一节 原子结构 1

一、揭示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 1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3

三、原子核外的电子结构 7

第二节 原子核结构 8

一、原子核组成 8

二、原子核结合能 9

三、原子核能级 10

四、原子核自旋与核磁矩 10

第三节 磁共振 11

一、核磁矩在静磁场中的进动 11

二、磁共振现象 12

三、核自旋弛豫 14

第四节 磁共振现象的医学应用 15

一、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15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 15

第二章 核转变 17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衰变类型 17

一、α衰变 17

二、β衰变 18

三、γ衰变和内转换 19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19

一、衰变规律 19

二、衰变平衡 21

第三节 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生产与制备 23

一、放射治疗常用放射性核素及其生产 23

二、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及其生产 24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 25

一、放射性核素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25

二、放射性核素在核医学检查中的应用 26

第三章 X射线的产生 28

第一节 X射线的发现及用途 28

一、X射线的发现过程 28

二、X射线的用途 29

第二节 X射线的本质与特性 29

一、X射线的本质 29

二、X射线的基本特性 30

第三节 X射线的产生条件与装置 31

一、X射线的产生条件 31

二、X射线的发生装置 31

第四节 X射线的产生原理 32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2

二、两种X射线的产生原理 33

第五节 X射线的量与质 38

一、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8

二、影响X射线量与质的因素 39

第六节 X射线的产生效率 40

第七节 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41

第四章 X(或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5

第一节 概述 45

一、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率 46

二、射线的衰减 46

三、能量转移和吸收 47

第二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48

一、光电效应 48

二、康普顿效应 50

三、电子对效应 53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过程 54

一、相干散射 54

二、光核作用 55

第四节 各种作用发生的相对几率 55

一、X射线引发效应总结 55

二、Z和h?与三种基本作用的关系 55

三、在诊断放射学中各种基本作用发生的相对几率 56

第五章 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57

第一节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57

一、窄束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57

二、宽束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59

第二节 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0

一、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特点 60

二、影响X射线衰减的因素 61

三、X射线的过滤 62

第三节 医学放射学中X射线的衰减 64

一、人体的构成元素和组织密度 64

二、X射线通过人体的衰减规律 65

第四节 X射线的临床应用 66

一、常规X射线摄影技术 66

二、介入放射技术 67

三、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68

四、利用X射线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68

第六章 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70

第一节 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70

一、描述辐射场性质的量 70

二、照射量 72

三、比释动能 73

四、吸收剂量 73

五、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及照射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74

第二节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77

一、当量剂量 77

二、有效剂量 78

三、集体当量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 80

四、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 81

第七章 放射线的测量 83

第一节 照射量的测量 83

一、自由空气电离室 83

二、实用型电离室 84

三、电离电荷测量电流 85

第二节 吸收剂量的测量 86

一、吸收剂量的基本测量法 86

二、电离室测量法 87

三、吸收剂量的其他测量方法 90

第三节 射线质的测定 91

一、400kV以下X射线质的测定 91

二、高能X射线能量的测定 92

三、高能电子束能量的测定 92

第四节 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技术的辐射剂量学评价 92

第八章 放射治疗剂量学 96

第一节 放射治疗剂量学基本概念 96

一、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及照射方式 96

二、放射治疗物理学有关、的名词 97

三、射线中心轴上百分深度剂量 98

四、射线中心轴上组织空气比 100

五、组织最大剂量比 101

第二节 放射治疗剂量计算实例 102

第三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学 103

一、辐射源 103

二、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 104

三、腔内治疗剂量学 105

四、组织间治疗剂量学 106

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108

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108

一、放射生物学基础 108

二、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110

三、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 114

四、皮肤效应 115

第二节 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 116

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 116

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117

三、环境因素 118

第十章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119

第一节 放射防护法规 119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120

一、标准的概念 120

二、放射防护基本标准的制定 121

第三节 放射防护标准介绍 121

一、ICRP 1990年建议书内容介绍 121

二、我国放射防护基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124

第四节 放射防护标准与法规的贯彻实施 127

一、放射工作单位自主管理 127

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 128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130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30

一、时间防护 130

二、距离防护 130

三、屏蔽防护 130

第二节 射线屏蔽材料 131

一、对屏蔽材料的要求 131

二、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131

第三节 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 133

一、确定屏蔽厚度的依据 133

二、屏蔽厚度的计算 134

第十二章 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 140

第一节 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 140

一、防护原则 140

二、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要求 140

三、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机)放射防护要求 141

四、放射防护设施 141

五、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 142

六、CT操作中的防护要求 143

七、妇女X射线检查的防护 144

八、儿童X射线检查的防护 144

第二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 145

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卫生防护 146

二、医用γ照射远距离治疗的防护 146

三、外照射放射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147

第三节 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防护 147

一、临床核医学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147

二、放射性药物操作的放射防护要求 148

三、临床核医学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 148

第四节 放射防护监测 148

一、场所放射防护监测 149

二、个人剂量监测 149

第十三章 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管理 151

第一节 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151

第二节 放射性工作申请许可制度 151

一、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151

二、放射工作单位必备的条件 152

第三节 放射防护管理内容 153

一、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及使用 153

二、射线防护器材 154

三、防护知识培训 154

四、职业健康管理 155

五、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 155

六、档案管理 156

实验 157

实验一 X射线特性的验证 157

实验二 X-射线半价层的测量 157

实验三 X射线机输出量的测量 158

实验四 透视X射线机防护区照射量率的测试 158

实验五 X射线屏蔽材料铅当量的测量 16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162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