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 作 者:宋振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847148
  • 标注页数:233 页
  • PDF页数:24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7 ≥23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4

一、研究缘起 4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1

一、国内研究综述 11

二、国外研究动态 25

第三节 研究设计 29

一、研究目标 29

二、研究思路 31

三、主要研究方法 31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32

一、主要创新点 32

二、存在的不足 33

第一章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与特征 34

第一节 信息交往实践变迁视阈下的社会变迁 35

一、信息交往实践的元素构成:信息 35

二、信息交往实践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 37

三、信息交往实践的发展状态:信息化 41

四、信息交往实践的现实平台:信息社会 45

第二节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50

一、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50

二、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53

三、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 56

第二章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发展:多彩信息媒介与影响 63

第一节 多彩信息媒介正以何种形象和方式出场 64

一、黑色媒介形象 66

二、白色媒介形象 69

三、红色媒介形象 73

四、黄色媒介形象 76

第二节 多彩信息媒介影响大学生的何以能和替代效应 78

一、多彩信息媒介影响发生的理论支撑 79

二、多彩信息媒介影响成立的过程 82

三、多彩信息媒介影响的替代效应 86

第三节 新凸显的话语权——信息化视阈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90

一、认知方式的拓展与重解 90

二、行为选择的建构与解构 93

三、道德取向的碰撞与融合 95

第三章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契机与挑战 101

第一节 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契机 102

一、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含义 102

二、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契机 104

第二节 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挑战 114

一、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115

二、信息化视阈下大学生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 120

三、信息化视阈下信息科技理性与信息伦理的冲突与契合 125

第四章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原则内容与方法 133

第一节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基本原则 134

一、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原则 134

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原则 136

三、教育方式的疏导性原则 138

四、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原则 139

五、教育方向的前瞻性原则 141

第二节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主要内容 144

一、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146

二、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的新要求 150

三、不断适应信息时代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156

四、继承与借鉴传统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59

第三节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主要方法 163

一、立足实践: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实践之基 164

二、着眼长远: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和合之道 166

三、突出重点: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现实诉求 169

四、注重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和谐律动 171

五、提高实效: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目标指向 173

第五章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与评价 176

第一节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出场路径 177

一、立足于信息交往实践视角,更新教育理念 177

二、立足于教育者主体素质建设视角,强化教育手段 180

三、立足于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视角,整合教育资源 188

四、立足于信息伦理嬗变与审思视角,拓宽教育渠道 192

第二节 基于有效性提升为目标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变革 198

一、把好三个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变革的前提 199

二、实现三个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变革的重点 201

三、实施三个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变革的路径 203

结语 207

一、信息交往实践对大学生素质提升的价值 208

二、走向信息交往实践的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之路 210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31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