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作 者:杨海洋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630273
  • 标注页数:203 页
  • PDF页数:21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1 ≥2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0 绪论 1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0.1.1 研究背景 2

0.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0.2 研究对象、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8

1 制造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

1.1 制造业与制造业转移的概念 11

1.1.1 制造业的含义 12

1.1.2 制造业转移的含义 14

1.1.3 制造业中心变迁及制造业转移的历史过程 17

1.2 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8

1.2.1 经济增长的含义 28

1.2.2 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 29

1.3 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40

1.3.1 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理论 40

1.3.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46

1.3.3 技术扩散(外溢)理论 54

2 制造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分析 57

2.1 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57

2.1.1 制造业与投资/储蓄的关系 58

2.1.2 制造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61

2.1.3 制造业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 63

2.1.4 制造业与资源禀赋的关系 66

2.2 制造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分析 69

2.2.1 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 69

2.2.2 制造业对物价的影响 73

2.2.3 制造业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78

2.2.4 制造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80

2.3 制造业的其他作用 85

2.3.1 制造业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85

2.3.2 制造业与产业空心化 87

2.4 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90

2.4.1 制造业与第一产业的关系 90

2.4.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92

2.4.3 制造业的产业链作用 94

3 制造业转移与经济平稳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99

3.1 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2010年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 99

3.1.1 世界37个主要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与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间的相关性分析 99

3.1.2 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分析 102

3.2 美国制造业情况分析 103

3.2.1 美国产业结构变化及制造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103

3.2.2 美国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及制度分析 107

3.2.3 形成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分析 112

3.3 德国制造业的情况分析 115

3.3.1 德国产业结构变化及制造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115

3.3.2 德国制造业对德国经济的影响 119

3.3.3 德国制造业中的结构变化情况 122

3.3.4 德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分析 124

3.3.5 现代德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原因分析 126

4 国际制造业转移发生的条件及中国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33

4.1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原因与条件 134

4.1.1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动力分析 134

4.1.2 国际制造业转移应满足的条件 136

4.1.3 1945~2010年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142

4.2 目前中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50

4.2.1 向东南亚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55

4.2.2 向南亚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57

4.2.3 向非洲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59

4.2.4 向南美洲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62

4.2.5 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165

5 我国应对制造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169

5.1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优劣势分析 169

5.1.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69

5.1.2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优势 176

5.1.3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劣势 179

5.2 制度设计 183

5.2.1 政府决策的总体建议 183

5.2.2 国家税收减免、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 185

5.2.3 法律手段 185

5.2.4 投融资制度 186

5.2.5 社会保障 186

5.2.6 对外投资的规范与指引 187

5.3 宏观面的条件支持 187

5.3.1 基础设施建设 187

5.3.2 教育和职业培训 188

5.3.3 平稳转移农业人口 188

5.3.4 区域转移替代国际转移 189

5.4 企业层面 189

5.4.1 抓住专利、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这些关键 189

5.4.2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190

5.4.3 塑造品牌 190

5.4.4 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191

参考文献 19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